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問題的現狀的相關內容,高職的學生教育跨文化交際能力很重要,本文就是通過跨文化交際以及研究的工具數據處理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與介紹,且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高職學生;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當今社會對高職人才要求的一項重要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中西方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多,文化碰撞在所難免,在與來自異語文化的人溝通時能否做到尊重對方文化,有效得體溝通是在新形勢下對學生提出的新挑戰。如何讓高職畢業生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具備相關英語技能和應用能力?這是高校外語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要導入文化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正確地使用,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整體情況如何,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持怎樣的態度,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有關系嗎?筆者通過對三所職業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問卷調查分析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及成因。
1跨文化交際理論
張衛東(2012),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恰當運用語言文化知識與異語文化成員進行有效而得體交際實踐的能力。Spitzberg(2000:357)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跨文化交際能力廣義地說可以理解為這樣一種印象,即這一行為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中是恰當和有效的。高一虹(2002)提出了“跨越”與“超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理念。文化的“跨越”是指目的文化知識和交際技能的獲得;文化的“超越”是指意識到文化的差異或定型的存在,能夠以開放、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跨文化交流。中西方因為歷史傳統、生活習性、風俗習慣、交際規則、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不同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表現不同??缥幕浑H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文化知識;2.文化意識;3.文化實踐。大學英語的課程目標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即指“聽、說、讀、寫、譯”基本的語言能力,人文性是指體現在語言的“文化性”,即“跨文化交際”。
2研究方法
2.1受試者
受試者分別來自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傳媒文化職業技術學院及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其專業涵蓋了理、工、文、管等不同學科16個專業,共320人,其中男生115人,女生205人。所有受試者至少接受了6年系統的英語學習,在語言學習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較為穩定。
2.2研究工具及數據處理
試驗量表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受試者的個人信息,諸如性別、專業和入學英語成績。第二部分調查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際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跨文化交際與課堂教學。問卷共20小題,全部采用從“很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五個等級的量表測量。本次調查發放320份調查問卷,收回310份,其中有效問卷300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107:193。在設置問卷調查時,筆者特意打亂同類問題順序,從而防止學生受慣性思維的影響,以便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問題1-8及問題16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掌握情況,問題10,12,13,14,15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主觀意識,問題9,11,17,18,19,20主要考察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態度。所得數據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
3結果與討論
3.1描述性統計
從表1中顯示,受試者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有四個問題都低于均值M=2.5,另四個問題剛剛達到均值,說明受試者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水平整體較差。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指導人們的一切行動,不了解基本的交際常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很容易出現誤解對方真實意圖從而導致交際失敗。但從表2的前五個問題10,12,13,14,15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都大于均值2.5,可見學生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識,也愿意參與到跨文化交際中。表2中問題9,11,17,18,19,20,結果顯示基本達到均值,可見學生對整個英語課堂態度不是很積極,問題11(您認可現在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你的跨文化交際能力)M=2.4767略低于均值2.5,說明學生不認可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滿意這樣的教學模式;問題19(您經常開展英語課外閱讀)M=2.3033<2.5,說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不夠,沒有課外英語閱讀的習慣。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1、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方面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要一些;2、從教育環境來看,中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在應付考試上,英語學習偏向于語法,練習多是試題測試,沒有太多機會學習跨文化知識。黃文紅(2015),傳統的知識性文化教學注重傳授文化事實,其局限性在于學生被動接受籠統、概括性文化知識,很難直接轉化為跨文化交際能力。3、從生活環境講,中國特別是內地,常住人口比較單一,只有少數中學配有外籍教師,普通學生基本沒有和來自異語文化成長背景的人交流的機會,交際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情景性,沒有跨文化的語言環境,學生即使學到一些跨文化知識也無用武之地。
3.2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3統計顯示,性別與專業的Sig.=0.028<0.05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在選擇專業上男女生是有差異的,入學時女生更偏向于文管類專業,男生偏向于理工類專業。在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與性別有相關性的是第四個問題(您了解英語國家主要宗教傳統)Sig.=0.012<0.05,說明性別不同與宗教傳統的認識也是有關系的。結果同時顯示,在問題4,5,7,16即宗教傳統、時間概念、會話原則以及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多少方面Sig.值都小于0.01,說明專業與這些知識的掌握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由此可見,性別和專業都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相關性。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較差,很多學生都疲于應付考試,只有少數文科專業的同學英語基礎相對較好,也愿意去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據筆者分類,表4中問題10,12,13,14,15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問題10(愿意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與外國人的交流中)Sig.=0.005<0.01,問題14(愿意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能力)Sig.=0.005<0.01,說明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性別存在顯著相關性。同時,第14個問題(愿意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能力)Sig.=0<0.01,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專業存在顯著相關性。問題9,11,17,18,19,20主要考察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態度。根據上表可知,性別差異并不影響學生的選擇,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問題9(與外國交談時,害怕犯錯誤)Sig.=0.042<0.05,問題19(是否經常開展英語課外閱讀)Sig.=0<0.05,問題20(認為中國文化會影響英語學習)Sig.=0.01<0.05,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課堂能否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態度存在著顯著相關性??偟恼f來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男生女生都是持積極態度的,想學習,也想用于實踐,而專業不同與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態度課堂表現的相關性更為突出。調查結果對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提出了質疑,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需求,英語課堂應積極調整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有目的的設置具有典型跨文化交際情景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情景教學活動中來,從最原始的“聽講,記住”到“觀察,體驗,實踐”讓學生對跨文化知識做到活學活用。
4結語
根據以上統計分析,大一高職學生的整體跨文化交際知識較弱,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也知道中西方交際有差異,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沒有這種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有效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導致很多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知識匱乏、不敢交際、胡交際,最終導致交際失敗。適當調整現有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導入跨文化知識,給學生創造跨文化交際實踐的機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
作者:孟青蘭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網電部
推薦閱讀:《現代閱讀(教育版)》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出版集團主管、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和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主辦,為大眾閱讀性月刊。讀者對象以20歲以上的知識階層為主。為出版社服務,為讀者服務,為推動全民閱讀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