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和與老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教師教的職責在于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
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引導他怎樣去明辨方向;當學生畏懼了,教師應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一、教師教學角色的變化
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學生也應有學生的尊嚴。每一個學生不論學習成績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教育學生最重要的秘訣是愛。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要樹立“無差生觀”。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學習的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二、引導學生學習方式改變
首先,要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心理需要。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與之相對應的是他主學習,其基本品質是被動性。兩者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要我學”是基于外在的誘因和強制,而“我要學”則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內在需要一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的時候,學習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二是讓學生建立責任意識,把學習的責任從教師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自覺擔負起學習的責任。
其次,培養學生具有“我能學”的心理意識。除有特殊原因外,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都有表現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但是傳統教學方式漠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忽視學生的獨立要求,導致學生獨立性的不斷喪失。教師現在要做的是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我能學”的心理意識。
再次,培養學生具有“我會學”的能力品格。教師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改變傳統的“課上聽講、課后復習”的模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和研究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三、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四個滿堂”和“四個虛假”
“四個滿堂”即“滿堂問”、“滿堂動”、“滿堂放”、“滿堂夸”。有的教師把課堂“對話”理解成“問答”,為了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而“一問到底”,毫無啟發性、毫無智力價值的問題充斥課堂。
有的教師把目前提倡的“活動”形式化。實際上,科學的課堂活動,首先是實質性的活動,要讓學生的思維等內在精神世界產生活動;其次是既要讓學生動,又要讓學生靜,該動時動,該靜時靜。
有的教師以為“現代教學媒體”就等于“現代教學觀念”。于是,一些多媒體教學走入誤區,不管使用價值如何,課件一律制作的非常華麗,可無謂的動畫、聲音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思考。
有的教學過程充斥著對學生的夸獎,單調而優美的夸獎一點也不吝嗇地給了學生,還不斷聽到掌聲陣陣。科學的尊重觀絕不拒絕批評。課堂上教師過多的隨意性夸獎實際是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它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甚至誘導學生養成隨意應付的品質,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
“四個虛假”即“虛假自主”、“虛假合作”、“虛假探究”、“虛假滲透”。
“虛假自主”主要表現在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等同于“自己學習”。在有的課堂上,教師一味強調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挑選,學習伙伴由學生自己選擇,使課堂活動淪落成一種“自流活動”。這樣的自主導致了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方式的失控,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學目的、教學時機及教學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效果看,多數問題討論淺嘗輒止。
“虛假探究”一是將探究“廣泛化”,無論什么內容都拿來探究一番,導致探究的淺層化和庸俗化;二是把探究神秘化,把學生的探究活動無限拔高,不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學生探究素養的提高上,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喪失。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可有些教師脫離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特定的情景,孤立地、生硬地進行所謂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從效果看,既空洞又無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