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吧。在教育教學中更是如此,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開始,可以聚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開端。引導學生迅速積極的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方式就稱為智慧導入,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愛學習,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下面文章從智慧導入的常用方法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論述智慧導入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智慧導入,課堂教學,教學策略,學生智慧
智,每日求知為智;慧,心靈豐滿為慧。智慧就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是由智力體系、知識體系、方法與技能體系、非智力體系、觀念與思想體系、審美與評價體系等多個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智慧導入,就是教師在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之前,通過簡單的語言、行為或方式,引導學生較迅速和積極地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興趣和期待,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使教與學活動得以順利地展開,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智慧導入的常用方法
一堂課如同一篇優美的散文,開頭便要漂亮,引人入勝;一堂課又恰似一支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入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慧活動的積極性,因此要創設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也就是說,要把握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新課。
(一)舊知導入法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又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此外,還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不管采用哪一種導入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因此復習知識也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二)設置懸念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根據學生愛追根溯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有些問題,在學生看來已是明顯的事實,但要追根溯源,卻說不清,道不明;有些問題,在學生看來,根本不可能,卻又是正確的。用這樣的問題導入,必將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使其極度關注問題的進展,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應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求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給思維以動力。
(三)創設情境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為此,選好素材很重要,教材中呈現的素材可以借鑒和利用,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并茂的表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用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或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把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材料,創設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有效情境,激活學生的智慧,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知識之中。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還可以強化視覺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盡快喚起學生的認知行為,促成學生主動思考,為課堂的后繼實施做好心智準備。
(四)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激發他們求知欲,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狀態。
(五)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教師通過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作為引言,引導學生進入探索新知的情感。通過引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六)“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式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教師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教學目的,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實現高效課堂。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心靈上,迸發出迷人的火花。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導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時幾種方法的融合會使教學更加自然、和諧,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智慧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導入,其關鍵是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材特點,創設最佳的課堂氛圍和環境,最終目的是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激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智慧導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服務于學習目標
課堂導入,一定要根據既定的學習目標來精心設計,它必須服務于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它應當成為完成學習目標的一個必要而有機的部分。導入,切忌牽強附會。
(二)服從于教學內容
課堂導入,是教學內容的必要知識準備和補充,或者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是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學習與理解內容。導入的設計必須服從于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的需要。導入,切忌“大雜燴”。
(三)符合學生的實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因而導入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水平。對小學生宜采用形象直觀的、趣味性強的導入方式。總之,導入必須符合學生實際。
(四)受制于課型的需要
不同的課型,其導入方式顯然有所不同,新授課更多的是注重溫故知新、架橋鋪路,尋求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練習課則偏重于知識的鞏固、應用和拓展;復習課則注重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系統,提煉思想方法,積累學習經驗。不能用新授課的導入去講復習課,也不能用復習課的導入去應付新授課,否則就起不到導入應起的作用。因此,導入設計必須因課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五)遵循簡潔性和多樣性
導入設計,要簡潔、短小精煉,一般是兩分鐘左右,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如果導入的時間過短,又會使課堂導入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另外,要注意多種導入方式的靈活運用和幾種導入的配合使用。
(六)注意方法的靈活性
課堂導入,“導”無定法,切忌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因時因地因對象而異,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性。
新一輪課改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多課堂導入的空間和平臺;挑戰是一線教師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和智慧去設計和構思更好更利于教與學的導入,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