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渠道, 教師必須發揮引導作用和監督作用, 才能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 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根據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 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等,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并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從而推動高中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因此, 就情感教育給高中教學帶來的影響進行闡述, 對高中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 提出高中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以促進高中教學水平全面提升。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曾用刊名: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大家參考。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 高中教學面臨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 需要注重高中生的情感教育,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 才能真正為高中生營造一個愉悅、積極的學習環境。因此, 對高中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促進高中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不斷創新, 最終推動高中生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
一、情感教育給高中教學帶來的影響
根據相關研究和調查發現, 情感產生的動力可以體現在人的體力上, 也可以影響人的行為活動, 進而影響人參加各種活動的主動性。因此, 高中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不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還能減少學生的極端行為, 并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思維, 從而促進高中生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在實踐教學中, 從情感的角度出發, 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欲等, 教師需要做到以情動人, 通過情感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和影響學生, 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習觀等。由于高中教材涉及的內容比較多, 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范圍非常有限。因此, 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 教師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并對學習內容有更全面、透徹的理解與掌握, 對于降低教學難度、優化教學結構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等有著重要影響[1]。所以, 情感教育是增強師生之間信任度的重要方式, 不僅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還能獲得相互的尊重, 從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由此可見, 高中教師通過情感教育開展教學活動, 不但能從人格、見識、能力和行為等方面觸動學生的神經, 還能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從而增強高中教學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最終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高中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分析
1. 認識不到位, 教學模式不夠多樣化
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的影響, 高中教學存在著對情感教育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部分教師仍然秉承傳統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為本的教學準則, 給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推廣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 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 導致情感教育的教學模式不夠多樣化, 嚴重影響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上, 高中生的思維受到極大限制, 很多教師沒有制定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 導致課堂教學過于開放, 從而失去情感教學的實際意義。所以, 在課堂上, 教師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教學計劃, 沒有科學的教學目標, 導致情感教育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給高中生吸收各種知識帶來了嚴重影響。
2. 師生互動比較少, 情感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高中情感教育中, 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 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課堂知識, 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致使情感教育的教學環境非常枯燥, 最終無法達到情感教育的預期效果。由于教師沒有根據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 導致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快速提高, 是當前情感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給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造成巨大影響[2]。與此同時,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恰當, 過于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 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大大降低。并且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過于片面, 出現了只重量的問題, 不能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 最終阻礙了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3. 實踐聯系較少, 情感教育不受重視
在高中教學的改革創新中, 很多教師都注重教學資源的最有效利用, 但是在教學目標不夠清晰、高中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的情況下, 教師過于依賴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給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造成極大影響。在情感教育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的情況下, 高中生只是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感興趣, 但無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并且教師與家庭的溝通不到位,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 基本是選擇課本上的知識, 與實踐聯系較少, 使學生的探索力和創新力等受到極大限制[3]。同時, 情感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只是形式化地講述各種基礎知識, 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自我表達能力等, 導致學生出現各種極端行為和不良情緒, 給高中生未來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三、高中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1. 合理設置教學情境, 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
在高中情感教育中, 如果學生們看到一個稀奇的東西, 往往會產生很強的購買欲望, 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東西的用途, 但當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其完整地展示出來以后, 他們就會很快領悟到這個東西其實也沒有那么好, 進而打消得到它的想法。因此, 在情感教育中, 合理設置教學情境, 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盡量為學生著想, 時刻保持微笑, 并注重教學活動的愉悅性、情趣等, 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以幫助高中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4]。在實踐教學過程中, 教師與學生如果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相應提高, 對于提高情感教育的實際效果有著重要影響。與此同時, 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 有利于消除各種隔閡, 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具有極大的作用。由此可見,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 尤其是學生在情感教育中體驗各種感情時, 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創作意境等, 從而在優化配置各種教學資源的基礎上, 確保情感教育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雪》這首詩的教學時, 教師根據毛澤東寫作的背景、詩詞內容等來設置北方下雪的教學情景, 通過利用新媒體教學資源將音樂、畫面等結合到一起, 可以快速引導學生進入這首詩的學習狀態中。在這個場景中, 教師可以合理地設置時間、地點、人物等, 將音樂作為創作背景形象地呈現出來, 不但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我感想和提升自我等多個方面的能力[5]。在此期間, 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剖析這首詩在情感方面的特征, 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播放一些細節畫面, 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 對于促進情感教育教學效率不斷提高也有著重要影響。
2. 加強師生互動, 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正式開始上課前, 教師通常會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一些課前準備, 并利用學校的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等制作教學課件, 以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學習知識面, 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情況下, 高中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讓師生之間形成較強的信任度, 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對于確保教師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提高情感教育的整體教學效果等有著重要作用[6]。例如:在進行高中物理“靜電場”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時, 需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 加強情感教育與實踐生活的聯系, 如冬季梳頭發可能發出滋滋的聲音、有些材質的衣服會出現觸電的情況等, 并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才能真正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時, 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綜合素質, 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系, 讓學生主動與教師談心和交流等, 最終真正提高高中教學的整體效果。
3. 合理制訂教學計劃, 增加學生情感體驗
根據高中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際情況,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合理制訂教學計劃, 并制定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 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不但可以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 還能促進高中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目前, 新媒體技術在高中情感教育中不斷推廣, 已經逐步成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工具, 在拓展學生知識面、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 情感教育的不斷推進, 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 為學生創造各種情感體驗機會, 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效率[7]。例如:在進行高中英語“情態動詞”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時, 將英語文章中運用到的shall、will、must等情態動詞找出來, 并讓學生逐句理解其在句子中表達的意思, 以在合理設置相關問題的基礎上, 培養學生大膽提問、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對于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等有著極大作用, 在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上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明時.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4, (9) :243—245.
[2]王培.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中學生英語 (高中版) , 2014, (24) :85.
[3]李楊.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讀書文摘, 2015, (6) :187—188.
[4]趙可寶.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思路探析[J].新課程 (下) , 2015, (3) :3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