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文化呈現多樣性發展趨勢, 流行語就是從其中衍生而來的一種。一般形式的流行語所展現的是人們在對詞語所指對象的形容中表現出社會觀念、文化心態以及審美取向。本文從流行語的語言特點出發, 把握語言與美學兩者的反應關系, 進而體現流行語中的語言美學特質, 并在特質之中尋找其審美規律。
《語言教育》的辦刊宗旨是:以英語為主、其他語種為輔,開展語言和語言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關注語言教育領域的宏觀戰略、策略問題和微觀教學法的研究,促進各語種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發展。讀者對象:語言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廣大碩士、博士研究生等。
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所應用的語言已經與流行語分不開, 不僅僅是由于流行語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廣泛認同性與迅速流傳性, 還由于其在發展中具有自身的美學理念。流行語在社會發展中所展現出的美學特質, 其實就是對其魅力的展現, 并且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交流溝通、互相理解的主要手段。用流行語進行語言表達, 就是對展現理性化的邏輯概念與文字化的語言進行論述, 并在藝術活動中萌發產生。由此可以說明, 藝術的自然化、多樣化以及不同的創造過程是流行語不斷完善的發展基礎, 促進著流行語在當今時代演變衍生。
1 現代流行語言特點
1.1 時代性
根據社會語言及心理語言學中對現代流行語的解析可知, 在某一時代當中, 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社會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與前一時代產生一些相異的變化, 同時可能對當前時代的風貌進行或正或負的社會現象反應, 或者是用該時代中最具影響力的流行語進行表述。從最基礎的理論角度來解析, 流行語來自人類社會同時也是人類社會, 就如同當前社會中對于年輕女孩不再用“女士”“小姐”“小姑娘”來稱呼, 轉而用“美女”“仙女”等來稱呼。以上的稱呼形式就目前社會、時代發展狀況來看是極為臨時的稱呼用法, 是否能將這種語義確定下來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劉曉芳, 2009)
1.2 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
流行語與其他在人類活動中所流行的事物相同, 都經歷產生、盛行、消亡的過程, 在產生的過程中也會有特定的環境與范圍。流行語與其他的語言相比, 其“壽命”更為短暫, 比如“上山下鄉”“樣板戲”等, 在現代會社發展中已經不見蹤影。在社會發展中一些流行語被人類活動公認后升格成為人類活動中的固定用語、用詞, 并根據應用程度將其記錄在詞典之中, 供后人學習應用。因此, 語言在人類社會中被不斷精簡、煉化、篩選, 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 促使流行語豐富與發展。
1.3 廣泛認同與快速流傳性
當代時代流行語容易被廣泛認同及快速流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 在時代發展中相當大一部分的流行語對時代發展特點進行概述及反應, 并且在發展中表達了人類的心聲, 再或者是對當時社會最具有震撼力、影響力的社會事實的表述, 進而被人們所青睞并使用, 因此在社會中快速走紅。第二, 人類社會活動中少數的流行語出于統治地位的政治集團, 其目的是對頒布的政治綱領及口號進行宣傳, 民眾在強大的宣傳攻勢和政治壓迫下被迫接受。第三, 還有部分流行語出自名著或者是名言警句當中, 名人效應的影響為這些流行語增加了魅力, 比如“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等。
2 語言與美學的化學反應
任何崇高的思想都能用不同的語言進行總結性的表達, 平淡無奇的語句不一定能表達出語言所具有的美, 但是其中具有美學價值的語句一定能充分表現出語言美, 不僅能表達出語句中所展現出的思想, 還能給人以生動的藝術魅力。具有以上描述的美的語言一般都由廣大群眾在不經意間創造出, 并在短時間內流行開來, 成為了普通語言學中的主要研究對象。
意大利的哲學家、美學家克羅齊在其所著的《美學原理》一書中就曾說道“世間并沒有一門特別的語言學, 人們所孜孜需求的語言學科——普通語言學, 就它的內容可以化為哲學而言, 其實就是美學。任何人研究普通語言學, 或者是哲學語言學, 也就是研究美學的問題, 也就是研究普通語言學。語言的哲學就是藝術的哲學” (李筱風, 2017) 。在這段描述當中, 克羅齊將語言學、哲學、美學看做是相互融合溝通的, 認為語言學的研究與美學的研究同根同源。克羅齊的語言學與美學的統一理論, 帶給人們啟發性的思索。
在這之后美國的美學家喬治·桑塔耶納認為, 人的天性中必定會有一種審美與愛美的根本傾向, 創造美是人的天性, 欣賞美、接受美更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精神上的需求。流行語的語言美學理念, 其實就是思想與理論的結合, 這主要是受到現代美學所產生的各種思想的影響。在現代社會, 人們通過流行文化的興起與變異原則對流行語所展現的文化進行評判與解析, 并且運用馬克思所提出的“人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一科學理論基礎來進行實質的分析。
3 現代流行語中的語言美學特質
現代社會, 流行語因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受廣大人民所喜好, 通過流行文化的形式表現出文化、社會、生活語言美學特質, 其中最為主要的應該是流行語中的文化美學特質。 (劉曉芳, 2009)
除去思想及理論的根源, 流行文化中美學的產生與發展, 尊重知識社會與文化基礎, 同時文化與生活緊密結合, 使得生活充滿品味與鑒賞。流行語在發展進程中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使其吸收各種文化、思想, 并創立自身的美學原則。
流行文化的語言美學同現代文化中的各種美學思想與理論有所區別, 這些區別不僅僅體現在其演變而來的過程中, 還產生在各種充滿矛盾的事件中。與此同時,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與物質兩方面結合建設的結晶, 流行文化也是由此產生與建造 (唐昱, 2004) , 這也成為流行文化的一般性特征, 或是人們對流行文化研究的一個途徑。在現代社會, 流行文化作為受社會影響最大的因素, 在社會發展中成為人們在生活中追逐的焦點。
在現代網絡技術的幫助下, 流行文化的傳播非常廣泛, 逐漸被人們熟知、運用, 流行文化當中所蘊含的新的特別的語言形式, 也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語言之中, 被人們所喜愛與模仿。社會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環境之中, 促使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尤其是在國外語言的刺激作用下, 流行語在其中進行實質的交流, 促進流行語的產生以及應用, 比如:“托福”“硅谷”“克隆”“WTO”“DJ”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 流行語所展現出來的語言美學、藝術同世界、生活具有很多共同之處, 是不可孤立的界定。在藝術中, 不可界定不僅包括語言美學藝術, 還包括藝術的各個領域。對于一般語言藝術的不可界定, 來源于語言藝術與世界、生活的相互參透, 以及語言藝術本身的自由創作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相互滲透, 進而達到自我提升以及完美, 這也是現代流行語產生的主要因素, 同時也是語言美學特質的主要體現。
參考文獻
[1]李筱風.論現代流行語中體現的語言美學特質[J].當代旅游, 2017 (15) :219.
[2]劉曉芳.論現代流行語中體現的語言美學特質[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1) :93-96.
[3]劉曉芳.日語流行語及流行文化中的語言美學藝術[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1) :364-366.
[4]唐昱.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校園流行語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3 (3) :118-12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