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浙江省LH市10所小學的調查研究表明,拓展性課程實踐已在LH市各小學全面推進,但由于實施的主體及對象的復雜性、經驗不足等原因,拓展性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課程類別、學生自主選擇空間有限、課程虛設與收費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完善課程建設;給予學生選擇權利;將規劃落到實處。
《湖北教育》(月刊)創刊于1974年,是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從事教育的人與關注教育的人的必讀雜志。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下發《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學校開發多種類型的拓展性課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科目和活動。拓展性課程開始成為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得以實施。兩年以來,拓展性課程實施情況到底如何?我們研究小組運用訪談法、文獻法,輔以統計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對浙江省LH市10所小學的拓展型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拓展性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合理的改進建議。
一、LH市拓展性課程實施現狀
(一)開課情況分析
1.課程安排
關于開課時間,全部學校遵守浙江省教育廳于2015年3月下發《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在義務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推行拓展性課程。在對LH十所小學“開始實施時間”的調查顯示:LH小學、DY小學、ZS小學、GC小學等在2014年9月開始實施拓展性課程,占總學校的80%; JN小學、YF小學在2015年9月開始實施拓展性課程,占總學校的20%。
關于拓展性課程課時安排,僅一所小學符合《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的“每學年拓展性課程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一至六年級15%左右”這一要求。XQ小學拓展性課程課時安排占總課時比例最高,為15%,各年級每周安排4.5課時;大部分小學(如LH、DY、DH、YF)各年級每周設置拓展性課程2課時,占總課時的7.7%(1-2年級)及6.7%(3-6年級);ZS小學安排的拓展性課程課時較少,占總課時的5.8%(1-2年級)及5.0%(3-6年級)。其中,LH、DY、ZS、DT、YF五所小學各年級安排的拓展性課程課時數相等;GC、JN、XQ三所小學高年級(3-6年級)的拓展性課程課時高于低年級(1-2年級)。
關于課程門數安排,10%的學校未完全按照學校的拓展性課程規劃開設相關課程,90%的學校都嚴格按照課程規劃來設置相關拓展性課程。老城區的學校普遍拓展性課程的門數設置的較多,特別是LH小學,拓展性課程的門數設置了132門之多。由于學校場地原因,GC小學課程設置門數明顯比另外兩所老城區學校少。新城區學校拓展性課程設置的門數次之,鄉鎮學校的拓展性課程設置普遍最少。
關于課程類別安排,知識拓展類課程所占比例較小,體藝特長類課程所占比例較多,且90%的小學開設了實踐活動類課程,所占課程比例不大。
2.課程產生方式
關于拓展性課程產生方式,可分為以下三類:A類為教師結合自身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學校審核確定。在此基礎上學生自主選課。后期在確保各課程之間學生人數的均衡,教師再做適當調整。B類為學生自主申報課程意愿,可以從參考項中申報,或自行申報創意課程。申報結束后,由學生老師共同組成審批小組討論、確定可行的課程。教師在確定的課程項目清單中申報課程輔導師。學生在以上課程中,進行二次申報,確定自己所選拓展性課程。C類為學校統一規劃拓展性課程項目,并由各課程項目負責老師根據名額前往班級挑選學生。其中SJD、DY、DC、JN、DT、GC這6所小學拓展性課程產生的方式為A;XQ、ZS、LH這三所的拓展性課程產生方式為B;YF小學的拓展性課程的產生方式為C。
(二)選課情況分析
關于學生自主選課程度,可將選課程度分為完全自主、完全被動、半自主三類。完全自主,指學生選課意愿與最終選課結果一致,不受調節。完全被動,指學校直接將學生分配至指定課程。半自主,指學生可自主選課,但部分受老師調劑。其中,半自主又分為兩類,半自主1為學生可自主申報拓展性課程意愿在學生與老師共同討論、確定可行課程之后,再由學生自主選課,半自主2為學校直接開設具體課程供學生選擇。在對“LH市小學生對拓展性課程的自主選課程度”調查顯示:學生完全自主選擇拓展性課程的小學并不存在。10%的學校(如YF小學)中學生完全沒有自主選課的空間。在90%的半自主選課模式的學校中,LH市小學更傾向于師生共同協調選課內容,33.3%的學校(如LH小學、XQ小學、ZS小學)支持學生自主申報拓展性課程意愿,在學生與老師共同討論、確定可行課程之后,再由學生自主選課;66.6%的學校(如DC小學、DT小學、JN小學、SJD小學、DY小學、GC小學)直接開設具體課程供學生選擇。
關于選課指導,有選課指導的學校占80%(LH、DY、ZS、GC、DT、JN、XQ、SJD),無選課指導的學校占20%(YF、DC)。據訪談結果顯示,學校采用了班主任講解、開家長會、任課老師展示課程內容等方式進行了學生選課指導。
(三)教學情況分析
關于拓展性課程的教師組成情況,調查顯示70%的小學外聘教師,且收取相關培訓費或材料費。僅30%的小學由校內教師進行授課。
關于教學內容, ZS小學的拓展性課程分為基礎課程、精品課程、專業課程。基礎課程以興趣為主,對學生選擇的要求不高;精品課程相對專業化,有一定的要求;專業課程是為學校校隊培養人才,要求較高。這三類課程必須一級級達到要求后才可以進行下一課程。DC小學的拓展性課程分為一般課程和校隊課程。一般課程以興趣為主,對學生選擇的要求不高;校隊課程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特長,為學校校隊培養人才。
關于拓展性課程落實情況,較多小學開設的拓展性課程未能真正開展。以YF小學為例,該校開設的“快樂朗誦”、“寫字”、“閱讀”等課程與基礎課程相類似,實質上并不屬于拓展性課程,且其六年級的拓展性課程雖在課程表上有所安排,卻并未真正開展。
二、拓展性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拓展性課程類別安排以體藝特長類課程為主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關于建設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的指導意見》,大多數學校都設置了知識拓展類課程、體藝特長類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但是JN小學并未設置實踐活動類課程,筆者了解到,其原因為該校師資力量不足導致無法開展相關課程。而對于各個年級的學生來說,學校在拓展性課程的設置上的側重方面都略有不同。對于低年級,相對來說側重于體藝特長類課程,而對于高年級,相對來說側重于知識拓展類課程與實踐活動類課程。并且其中有些學校并未對一、二年級開展拓展性課程或者將其課程全部設置為知識拓展類課程。究其原因看,可能是因為學校認為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開展拓展性課程的必要,學校師資力量有限,資源有限,并未開設較多的拓展性課程,而學生年齡又太小沒有太多的課程可以開展,干脆不要開展或者是變成知識拓展類課程。
(二)課程以教師主導為主,學生自主參與性不高
對于課程的產生方式,筆者在研究者所調查的學校中,60%的小學采取了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產生方式,學生在此基礎上自主選課,擁有一定的自主性,使得課程的產生以教師為主,學生失去了申報課程的能力。筆者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各校對于拓展性課程的開發經驗不足;其二,學校在開發拓展性課程的過程中由于資源受限,未能開發足夠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其三,學校對學生課程選擇的自主性未給予充分的重視;其四,選課結果不可控,教師參與課程調劑不可避免;其五,拓展性課程地位未受到重視,學校對于課程的開發熱情不高,通過教師主導課程開發,來提高對拓展性課程的控制力。
對于拓展性課程,學校無法實現學生完全自主選課。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在校教師能力有限,并不能開設所有學生喜歡的課程,在加上操作難度大,若完全由學生自主選課,則必定會出現有些課程人數超出限定,而有些課程人數寥寥無幾的現象,學校在調整學生與課程過程中考慮的因素、難度增加。因此學生完全自主選課的學校較少,大部分學校傾向于師生共同協調選課內容,并且學校會安排選課指導,幫助學生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拓展性課程。
(三)拓展性課程虛設、收費紊亂
拓展性課程落實情況不善,出現拓展性課程虛設、走形式的情況。在訪談各校拓展性課程負責人過程中,本組了解到,部分學校出現開設的拓展性課程未真正開展的情況或是存在開設的例如“朗誦”、“寫字”、“閱讀”等課程與基礎課程相似,實質上并不屬于拓展性課程,甚至出現高年級虛設課程的情況。針對學校拓展性課程的落實情況,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各校師資力量缺乏,部分老師不愿意參加拓展性課程;其二,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制度不完善,無法跟進各校拓展性課程的落實情況;其三,學校仍舊只重視國家基礎課程,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絕大部分學校都會向參加拓展性課程的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由于學校師資力量的缺乏,不具備開展一些拓展性課程的能力,加上部分教師不愿意參加拓展性課程,這使得拓展性課程的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暫時學校只能從校外聘請相關的教師,但是外聘教師的費用學校有無法承擔,這就導致了學生參加拓展性課程要收費的現象出現。還有一個收費的原因是拓展性課程的材料費,但是收取材料費的都是外聘教師的拓展性課程,對于那些又要收取材料費又要收取培訓費的拓展性課程,可能是將外聘教師的費用分成培訓費與材料費從學生身上收取。對于收費這一現象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定,以免出現亂收費。
三、改進建議
(一)認真研讀文件,完善課程建設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下達《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15〕36號)。2015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先后下發《關于建設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的指導意見》(浙教辦基[2015]78號),《關于促進義務教育課程整合的指導意見》(浙教辦基[2015]79號),《關于深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辦基〔2015〕81號)。各拓展性課程的相關文件對課時比例、課程種類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根據文件相關規定:一至六年級每學年拓展性課程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應在15%左右。因此學校應該增加拓展性課程的相關課時數,保證拓展性課程的教學時間。學校應統籌課程資源,做好課程開發,增設課程門數以滿足學生的興趣。對于拓展性課程,學校也應根據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分層次開發,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
(二)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選擇空間
學校應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支持學生參與申報與審定拓展性課程過程,并形成以學生意愿為主,教師輔助調節的選課方式。另一方面,學校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因部分現實操作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部分學生調劑情況,學校應主動與學生協商而勿直接敲定調劑結果。
(三)將規劃落到實處,避免虛設,走形式,亂收費
關于部分學校在拓展性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存在掛虛名、走形式的現象。學校應開展相應的主題研討活動,落實理念層面的引領,提高教師對拓展性課程的認識。落實學校層面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和學校對于拓展性課程實施質量的提高和發展。地方政府應完善監察制度,督促各校完成拓展性課程理念的落實以及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完善。
關于課程收費情況。政府一方面應考慮實際情況加大輔助資金,使學校有能力留住優秀的外聘教師,保證拓展性課程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應結合學校培養出一專多能的教師,豐富教師的特長,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教師能夠勝任拓展性課程教師這一職務。
參考文獻:
[1]李勝建.有效實施拓展性課程的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6(10).
[2]胡海珍.新課改背景下拓展性課程的有效實踐——以浙江省寧海縣華山小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6(07).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