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年,繪畫已經成為藝術治療的一種方式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繪畫心理分析因為具有簡便、易于操作的特點,被廣泛用于各類場合、各類人群,尤其是在中小學,很多國家紛紛采用繪畫的方式開展心理輔導。
本文源自漢字文化,2020(14):138-139.《漢字文化》(雙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主辦。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漢字文化》主要研究漢語漢字文化,探討漢語教學,并對漢語文與其他語文作比較研究。讀者對象為語言文字研究人員、高等院校語文專業師生及中小學語文教師等。有英文目次。
繪畫藝術具有象征意義,繪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喜怒哀樂,是易于表達的一種符號文字,也是人類最早地表達自我的一種符號。因此,我們嘗試著將繪畫運用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一、教育心理學內涵分析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是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于教育中,因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教育心理學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應用于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而且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網絡信息對小學生心理的影響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上各種積極和消極的思想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小學生有嚴重的炫富現象和攀比心理。小學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抵抗外部誘惑的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
(二)不同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差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總體來說,城區經濟條件優越,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教學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因此,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經濟發展受限制的農村地區,許多中青年選擇在城鎮工作,導致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這些孩子容易產生消極和不善交際的心理。加之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有限,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
(三)學校的重視力度不強
雖然教學改革在中國已經施行了一段時間,但不可避免會有這樣一個現象:一些學校仍不得不采取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法來管理學生,最明顯的就是,心理輔導類課程在有些學校只作為評估的標準,為了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一些學校甚至不設置心理輔導類課程。這樣做,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繪畫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
通過以上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不利于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教師在日常的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育心理學的滲透,只有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如何將繪畫和心理學有效結合起來,以下是詳細的做法:
(一)我手繪我心
繪畫能讓學生自由地展示自我,放松心情。我們認為,學生的繪畫是學生現實生活的反映,通過繪畫反映出來的心理狀況,使我們便于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生活方式和學習狀態,了解他們的困惑與問題。繪畫過程是一個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的過程。在孩子們繪畫完成后,我們請孩子們給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為其作品寫一段解讀文字,讓孩子們充分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感悟,發揚積極的一面,剔除消極的一面,增強學生自我調節身心的能力。
馬巖淇同學在二年級時就特別喜歡看書、畫畫,小腦瓜里裝著許多奇思妙想,她畫了一幅長滿仙人掌的沙漠(見圖一)。如果去沙漠玩耍,口渴了怎么辦?別怕,你看,仙人掌旁邊的小孩,不就用水杯在仙人掌下接水喝嗎!噢,原來每一個仙人掌就是一個沙漠制水器。太陽公公看見了都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幅畫豐富的想象,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喜歡看書、且富有想象的小學生。
小學三年級的趙涵同學的畫(見圖二)色彩鮮艷,想把家搬到空中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土地的使用,地面上的空間越來越少,所以人們就想把家搬往空中,人們從自由通道通向宇宙。多么富有創意和想象力的畫面呀!看到這幅畫,你一定能看出,這個小學生想要向我們表達什么了吧!
圖1
圖2
(二)構建自我,尋找自我
“繪畫通過線條、色調和豐富的想象力影響人的心情,繪畫不但反映畫畫者的內心,還表現了他們的主題經驗,它是兒童交流的手段和表達事物及其情感經歷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開展“我手繪我心”活動,讓學生以日常生活為創作背景,以自身的感受和體驗為立足點進行創作。每份作品既可以是一幅畫面,也可以由多幅畫面組成,表達的內容可以包括我的自畫像、我們的家、我們的學校、我的同學、我的好朋友、我的心情、我們的未來、我的所見所聞等等。他們通過畫面內容、位置、人物等傳達家庭、學校、社會的情況,從而實現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經驗和愿望的目的。
(三)展現自我,繪畫分析
孩子們感知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欲望,他們看見什么都想“說”出來,但是由于年齡的限制,孩子們又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以及他們腦海里的所思所想。孩子們的繪畫,是我們走進他們內心世界的一扇門。孩子們的繪畫作品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具有內在的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讓孩子們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語言工具,將混亂的內心世界、不解的心理感受導入清晰,呈現有趣的狀態,可將內心深處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展現出來,并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疏解與發泄。心理輔導老師利用孩子們繪畫作品來診斷,進一步完成治療。
繪畫者用圖畫文字傳達出來的信息要比語言更加豐富多彩,一幅畫面勝似千言萬語。繪畫分析是了解繪畫者內心世界的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讀出繪畫者的性格、氣質、情緒狀態、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心理變化、人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當時的情緒特征等等。我們要利用好繪畫這一工具,直接打開繪畫者的內心世界。心理輔導老師要學會傾聽這種“語言”。
繪畫者的任何一個涂鴉、畫面的大小、用筆的顏色搭配、用筆的輕重、空間的安排、所畫內容等等都有特定的意義,都是在給我們傳達著他的內在信息。由此可見,通過繪畫分析是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另外,繪畫分析是一種輕松愉悅的方式方法,也能夠讓人們容易接受。利用心理分析這些特點,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治療,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心理輔導的實用技術。
四、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伴隨著小學生成長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呢?筆者根據多年擔任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經驗做一下分析:
1. 隨著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逐年增加,在學校形成了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狀況令人擔憂,大多數孩子都是“雙差生”——學習成績低,學習缺乏自覺性,作業幾乎不能完成,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班主任不容忽視的問題。
2. 孩子待在年輕的上班族父母身邊,平時孩子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們怕孩子把衣服
弄臟,又害怕磕著碰著,就不讓孩子出去玩。這樣的孩子要么怕生,要么性格古怪。怕生的總是郁郁寡歡,獨自玩耍;性格古怪的不愿意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即便是玩也是常常推倒這個,搡倒那個,結果沒人愿意和他玩。殊不知,大人們忽視了孩子的問題,又不去正確對待,讓孩子的心理問題越積越多。孩子們出現以上情況,在學校老師要有耐心去疏導,在家里父母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跟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家長們平時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孩子交往,出現哭鬧的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盡量不要干預,情況特別嚴重的要找心理醫生去咨詢,以便矯正。
總之,想讀懂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就得下功夫去研究,通過繪畫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本文分析了我國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發現我國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因此,心理輔導教師要在小學生繪畫想要表達什么這方面多研究、多實踐,運用心理繪畫技術為小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美〕CrtryA.M著,李蘇?李曉慶譯2008《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嚴文華2008《做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嚴虎2014《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全國通用版)(上下冊),中南大學出版社?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