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其教育教學效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經過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囊括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鑒于此,教師可立足現階段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意義,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處理對策。
本文源自石蒲英, 學周刊 發表時間:2021-06-04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問題與對策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意義
在文化交流和碰撞過程中,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語言,近年來其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高中學生跨文化意識, 從某方面而言不僅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此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在全面了解西方各國文化的基礎上,強化學生文化底蘊,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
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 高中英語教材中囊括了諸多方面的閱讀內容,涉獵面廣、豐富度高是高中閱讀教學內容的顯著特點,為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全面把握好閱讀,了解和加深閱讀中的相關內容,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確保高中生跨文化意識培養工作的有效落實是十分必要的。 從某方面而言,現階段閱讀教學成效難以取得預期教學目標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課程內容背景的了解度微乎其微, 因此無法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但相對而言, 若是高中英語教育工作者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確保跨文化意識培養工作落實到位,將文章內容與文化背景有機結合, 可在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此外就目前來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還具有如下意義:
其一,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現階段中西方文化交流愈發頻繁的經濟一體化時代, 中西方文化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且彼此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若是在教學過程中確保意識培養工作的有效落實,可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內容,提高自身口語交際能力,進而為后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其二, 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被應試教育思想所束縛,長此以往學生知識面較為狹隘,自身發展也受到了阻礙。 反觀若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確保跨文化意識培養工作的有效落實,可在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知識面。
二、現階段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現狀
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溝通工具, 在當前新課改不斷完善和深化的教育背景下, 育人價值的實現和學生的綜合發展成為現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 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也由此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但縱觀當前教育現狀,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形勢不容樂觀, 此外導致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手段陳舊
在當前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 教育體系發生了很大的革新,但是受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部分教師教育部門對新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不能良好地適應, 導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無法高質量地完成教育目標。 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途徑不合理
在高中英語新課改教學環境下, 核心素養作為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 其培養途徑的科學性、合理性對其教學效益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而由于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 因此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培養途徑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致使學生英語閱讀信息輸入量明顯不足,極大地影響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英漢文化差異問題的存在
就目前來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意識培養成效難以達到預期培養目標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漢地區區域文化差異問題的存在, 而這種差異不僅僅表現在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方面, 文化發展背景和地域文化差異問題的存在,更導致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認知較為模糊,學生難以或容易錯誤理解閱讀素材,長此以往,在影響學生跨文化意識形成的同時,課程整體教育教學成效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優化策略
(一)立足教學文本,提高對學生詞匯和語法練習的重視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 為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教材閱讀文本,通過采取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理解的同時,為后期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學生快速地把握和理解閱讀文本中的關鍵詞、句,最終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 教師還可基于文本閱讀在英語課堂中開展詞匯教學,而后通過采取設置情景化、層次化的教學手段,來加深學生對于單詞形和義的記憶和理解,從而為其在綜合語言實踐活動中的靈活運用創造良好條件, 最終為幫助學生初步認知語法知識奠定良好基礎。
(二)采取啟迪和思維引領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簡單來說,思維品質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思維品質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符合現階段教育教學理念,與此同時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過采取啟迪和思維引領的方式, 讓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 能從更廣泛、全面、系統角度獲取有效的閱讀材料信息,進而為其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三)選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手段陳舊是影響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 教師可選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利用學生既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開展課堂教學。如此從某方面來講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增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等方面也都發揮了顯著優勢。
(四)剖析課程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學生情感
在跨文化意識培養過程中, 文本的分析和解讀是確保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故此為確保意識培養的科學性,教育工作者需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剖析, 即通過帶領學生以批判和探究的態度去深度挖掘文本教學內容, 由此在拓展教育教學深度和廣度的同時,為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文本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 為切實有效地豐富學生閱讀情感、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引領作用。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分層設計教學問題,由此在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的同時,在閱讀結束后通過對“詞匯”進行針對性鞏固訓練活動,在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另一方面,為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工作者還需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對文章進行合理化分析,由此通過對語篇深層意義、文體結構和文化意識的深度解讀,來幫助學生抓住文章中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為學生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五)建立深度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完善, 深度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同時, 也為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目前來看, 英語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個層層推進的過程,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灌輸式”和“填鴨式”作為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主要教學手段,不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被動接受學習內容時也無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反思, 由此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為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思考,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建立“自學—互學—展學”的深度合作學習模式,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 由此在引導學生自身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基礎上,通過組內學生激烈的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將自我認知和文本敘述統一起來, 最終在不斷提高學生自身語言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為學生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六)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引發學生進行深度反思
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完善度, 對于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著重要影響,而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基礎性課程,英語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教學的重點科目。 為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狀,提高高中生跨文化意識培養效率,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 教育工作者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其自身教育教學能否落實到位對整體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深度反思的持續性評價、實施反饋,可對教師教育教學活動做出合理性規范,其在增強英語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最終為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師生持續性評價其實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教師在進行自我反思的同時也需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 而評價體系的完善構建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深度反思能力, 還有助于優化教育教學策略、優化教育教學結構,進而為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 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不斷完善的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跨文化意識培養途徑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為此在當下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閱讀教材文本,通過采取啟迪和思維引領、選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以此在深化學生英語學習思維、提升他們課程核心素養的同時,為預期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