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銀河補習班》是一部現實主義教育題材影片,講述了落魄的父親用感人的父子情和優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即將被開除的“學渣”兒子逆襲為“學霸”的故事。本文結合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點,從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學習過程、實現學習目標四個角度分析影片中蘊含的家庭教育理念,挖掘《銀河補習班》對家庭教育的現實意義。
馮如, 戲劇之家 發表時間:2021-07-02
【關鍵詞】《銀河補習班》;羅杰斯;教育
電影《銀河補習班》聚焦家庭教育,給中國焦慮的家長吹來一股清新之風。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影片觸及的核心話題“教育”“父愛”更激起了思想的漣漪。 [1] 影片中,落魄的馬皓文用優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彌補學校教育的局限,幫助兒子馬飛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學習過程、實現學習目標,使其從一個“學渣”逆襲成為“學霸”。卡爾·羅杰斯是美國 20 世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 他的思想促進了個別化教育運動的發展,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用羅杰斯的觀點分析《銀河補習班》的家庭教育理念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無私父愛——無條件積極關注樹立學習信心
羅杰斯認為人有積極關注的需要,即需要獲得他人和自我的認可、接受及尊重,與之相對的是消極關注——否定、拋棄和蔑視。父母和老師作為個體的重要他人,其給予的積極關注對于樹立自信至關重要。“積極關注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條件的積極關注,關注的提供者憑借一定的評價標準評判對象的行為和成果,在被關注者符合條件后才給予一定的關注和肯定,否則容易轉變為消極關注。另一種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即沒有價值條件的積極關注體驗,即使自身存在缺點或者不符合關注者的要求,也能感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關愛。”[2]
《銀河補習班》中馬飛因為不符合周圍人的評價標準,他的積極關注需要無法得到滿足,還受到許多消極關注:被稱為破孩子缺根弦兒、本來就笨、怎么洗都不會變成鉆石的煤球。在這種成長環境下,馬飛毫無自信: “絕對不可能,我不可能是年級前十名,爸爸,我不想給你丟臉,可我真的好蠢,你會被我蠢哭的”。馬皓文用無私父愛給予兒子無條件積極關注,從“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到當眾稱馬飛畢業時“會是這個學校最出色的孩子”,再到“也有人會說你是笨蛋、蠢貨、廢物,對嗎?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相信你不是”,馬皓文不斷向有缺點的兒子傳達認可、接受和尊重,有利于馬飛樹立自信。馬皓文一邊量著課本的厚度說:“看看才十一厘米,到考試前每天零點一厘米,我的天才兒子,能做到嗎?”一邊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兒子,這種眼神讓馬飛誤以為自己就是少年霍金,萌生了學習信心。隨后馬飛不停努力,成績逐步提高,在他人認可與自我肯定中,最終樹立起足夠的自信:走出考場時,微笑著對父母做出 ok 手勢;繼父義憤填膺地說“其他好學校,隨便挑”時,他信心滿滿地婉言謝絕——“不用了孟叔叔,我自己考,我可以的”。
二、言傳身教——有意義學習激發學習動力
羅杰斯認為真正的學習是學習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吸收接觸到的一切有意義的東西。學習是一個連續體,一端是無意義學習,一端是有意義學習,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情感卷入和親身體驗的程度。“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很多材料就像無意義音節一樣復雜而無趣。對于那些缺乏理解學習材料所需的背景知識,未受到良好撫育的兒童而言尤其如此。”[3]
《銀河補習班》中馬飛幼年時父親入獄,母親改嫁并忙于生意,缺少良好家庭撫育,課堂學習對于他來說更容易感到復雜而無趣,更容易出現成績落后和違紀現象。馬皓文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先是質問馬母“你怎么讓兒子去寄宿學校呢?”隨后當眾做出自我檢討“馬飛表現不好,作為爸爸,我負主要責任”,接著與閻主任打賭時,雖然自己還沒有落腳地方,依然提出“馬飛由寄宿改為走讀”親自輔導。更重要的是,馬皓文不失時機地為兒子“補習”學習中的情感卷入和親身體驗。馬皓文因舊怨被人當眾羞辱,第二天就用物理學原理和簡單工具,解決施工難題一雪前恥,并被高薪聘用。這時馬皓文對一臉自豪、滿眼崇拜的馬飛說“知識的力量,這叫連通器原理”,“初中物理你就會學到這一課”。馬皓文的言傳身教,能讓馬飛對相關理科知識卷入獨特的情感,并留下深刻印象。馬皓文還帶馬飛欣賞早春美景,從嗅覺、視覺感受初春嫩草,讓他們親身體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含義,使其感受語言文字的神奇,同時引導馬飛領悟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寫真情實感,這樣的言傳身教加深了馬飛學習相關文科知識的理解,并記憶深刻。馬飛學習中的情感卷入和親身體驗的程度加深,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感覺“黑板上那些貌似干巴巴的知識都那么新鮮有趣”,形成了持續的學習動力。
三、真誠珍視共情——高質量親子關系促進學習過程
羅杰斯認為教育者不應是學習管理者,應成為學習促進者,前者要求他人服從,后者則要融入他人之中,能與學習者建立一種高質量的人際關系,以真誠和珍視的態度面對學習者,并給予共情的理解。
《銀河補習班》中的閻主任是典型的學習管理者,他要求別人服從,盡心盡力地維持著學校的教學秩序,做出了一些成績,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讓一些學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面對馬飛這樣的學生,無計可施,只能選擇盡快拋棄。馬皓文及時為馬飛“補習”,建立起了高質量的親子關系,成為了學習促進者,解決了學習管理者沒有解決的問題,挽救了馬飛。首先,馬皓文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兒子。他不在兒子面前偽裝自己,出獄后的落魄和求職受辱的狼狽都毫不掩飾地展現在兒子面前,他與兒子真誠溝通:“你親眼看到爸爸修的那個橋塌了,對嗎?但爸爸這個人不會塌,兒子相信爸爸嗎?” 馬飛點頭,馬皓文真誠地表示感謝。馬皓文申訴受阻遷怒無辜的馬飛,他向兒子真誠道歉;其次,馬皓文珍視這個不完美的孩子,父子重逢時,面對馬飛的不解、埋怨和捶打,馬皓文用一言不發地緊緊擁抱表達了對兒子感受和意見的珍視;再者,馬皓文給予馬飛共情的理解,當馬母當眾辱罵馬飛時,馬皓文及時出面制止:“一只狗剃了毛都不愿意出門,批評他可以,你不能當眾羞辱他”。“剃毛狗”的比喻很好地表達了馬皓文對馬飛內心感受的理解。馬皓文的真誠、珍視和共情逐漸融化了兒子對他的不解和怨恨,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融入兒子生活,成為馬飛的學習促進者。
四、學為箭夢為靶——學會學習實現自我選擇的學習目標
羅杰斯重視求知過程而非知識本身,認為沒有哪一種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真正的受教育者是那些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只有探尋知識的過程才是可靠的人。”[3] 羅杰斯的教育目標“是寬泛的 , 也不像傳統的教學目標趨向求同于教材和教師所規定的統一目標 , 而是注重學生本人對目標的自我選擇。”[4]
《銀河補習班》中閻主任的目標是讓學生做對每一張試卷,培養出“狀元”,馬母認為學習目標是考名校,都是傳統的趨同的統一目標。馬皓文則希望馬飛“學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思想,還有方法”,確立適合自己的目標。第一,不重視成績排名,重視學習過程中動腦探索。雖然馬皓文當眾以成績排名和閻主任打賭,但事后卻讓馬飛忘掉賭約,引導他勤于探尋:“是不是前十我才不在乎呢,我在乎的是你的腦子是在睡覺還是一直在轉。” 馬皓文把“一直想”寫在墻上,提醒馬飛不停思考探尋知識。第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保護求知欲,終生學習。馬皓文用“反復加熱的饅頭沒有新蒸的好吃”,質疑了“對學過的知識反復地加深印象”的學習方法,并認為學生在“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每天學到夜里十一、二點,這樣一學十幾年”會透支求知欲,使“負責學習的皮筋兒變疲”產生學業倦怠。面對漫天飛舞的碎書紙片馬皓文感慨道:“我擔心他們是不是真的熱愛學習,學習難道不是一個人一生的習慣嗎?”第三,學習的意義在于根據自身情況確立目標。馬皓文對馬飛說,“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義”。通過馬皓文的家庭“補習”,馬飛不僅成績逆襲,還在看航天展時明確目標,畢業時堅持夢想放棄沖擊“狀元” 的機會報考飛行員,在夢想的指引下成為最年輕的航天員,并在飛船故障時,智勇排險,成為了航天英雄。
五、結語
《銀河補習班》所傳遞的教育理念引起熱議,就像影片里馬飛的作文獲得有爭議的分數一樣,影片本身所獲評論也呈現兩極化的局面,獲得各種贊譽的同時也有一些質疑,其中一種聲音是馬皓文的教育方法缺乏現實操作性。作為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影片中的一些具體做法當然不能一成不變地照搬到現實生活中,但借鑒其所蘊含的教育理念能使家庭教育更科學、更智慧、更有效,使家庭成為真正的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成為合格的孩子第一任老師,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