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兒童接受教育最有效,同時也最容易發展障礙。來自中美的兩部小說改編電影《奇跡男孩》與《銀河補習班》同時展現出了兒童在發展階段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本文淺析中美兩部影片中兒童所面臨的困境,探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發展。
廖麗君; 王赟, 英語廣場 發表時間:2021-06-15
[關鍵詞] 家庭教育;兒童發展;污名化;校園暴力
1 小說改編電影概述
美國小說改編電影《奇跡男孩》講述了一個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奧吉受到朋輩群體的嘲笑與排斥,但在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下,以善良與勇氣改變了身邊人對自己的偏見,并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國產小說改編電影《銀河補習班》的敘事對象是一對父子,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馬飛因成績不好,在校受到來自同學的欺凌與老師的輕視,同時還面臨著退學的困境,其父親卻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把眾人認為是 “學渣”的孩子培養成了一名優秀的航天員。
這兩部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看似都是不幸的,小奧吉天生面部畸形,沒人和他做朋友,小馬飛的原生家庭破裂,父親入獄……同時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愛自己的家人,在他們的鼓勵與教育下,兩個小主人公最終走出“陰霾”,健康幸福地成長。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兒童都會如此幸運,社會發展和環境的變化引發了許多新的兒童問題,如在影片中所展現的兒童成長困境,很多兒童此時也許正在經歷。
2 影片折射出的兒童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2.1 特殊兒童的污名化
Goffman(1965:642)是最早研究“污名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污名”是一種具有歧視屬性的社會互動,其通過刻板印象來否定污名者履行社會互動角色的能力,使其社會價值貶值。污名化是當前兒童正面臨的一種現實困境,主要表現為被污名化的兒童會受到來自群體的排斥,而“貼標簽”是污名化過程中的重要策略。
在《奇跡男孩》影片中,奧吉與普通的孩子不一樣,臉部天生有缺陷,被同學貼上 “怪物”“瘟疫”的標簽,其他同學也因此遠離他并在后面議論著“誰和奧吉這個怪物玩耍就會被感染”;同樣情節也發生在《銀河補習班》中,馬飛因成績不好和父親背負的污名,被教導主任貼上“煤球”的標簽,意為怎么洗也變不成鉆石的煤球。
奧吉和馬飛因污名受到群體的排擠,他們的身心遭受著巨大的損傷,奧吉為此剪掉自己心愛的辮子,馬飛則十分排斥學校。由此可見,對特殊兒童的污名化一旦開始,就會在群體間迅速形成刻板印象,逐漸積累成群體情緒,最后產生社會距離(秦紅霞,2017: 113—120)。
2.2 校園暴力的侵害
校園暴力很廣泛,幾乎在所有國家都存在這一現象,這給許多兒童的成長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據英國倫敦舉辦的“2019年教育世界論壇”會上所發布的《數字背后:終結校園暴力與欺凌》的報告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兒童遭受著校園暴力和欺凌,14%的兒童幾乎每周都受到欺凌(UNESCO,2019)。校園暴力是指施暴者向受欺者施以精神及肉體上的壓力與傷害,從而使受害者屈服于自己的一種單方面的侵害行為(趙倩,2020:104—105) 。
奧吉因為自己臉部的缺陷,在校受到同學的辱罵,被群體孤立,上體育課被球砸…… 長期的校園暴力讓奧吉產生了自卑、恐懼的心理,家人為他建立的心理防線幾乎崩塌;另一邊馬飛經歷了開除風波,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了老師的批評與打壓,同學的輕視與欺負,這讓他產生了放棄學習的想法。校園暴力實則是一種越軌行為,當施暴者向受欺者進行精神或身體上的霸凌時,受欺者沒有聲張,施暴者也未受到懲罰,“破窗效應”出現,暗示縱容更多的人成為施暴者,這將對受欺者產生嚴重的身心侵害,也會讓施暴者走上歧途。
2.3 被壓制的夢想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夢想來到這個世界,夢想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夢想總是會受到來自他人以及身邊環境的各種壓制。在學校課堂上兒童經常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夢想是什么?”他們的答案迥然不同,有的孩子在說出自己的夢想后,甚至還被旁邊人笑話。為什么會被笑,是因為在旁人看來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就如同奧吉的航天夢,在他人眼里也只是個笑話。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這種言行已經壓制住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當孩子的夢想被壓制后,夢想面臨的危機是被支配,在《銀河補習班》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爸爸問馬飛的夢想是什么,馬飛說考清華北大,因為媽媽是這樣說的,小小的馬飛在生活和現實面前,開始丟了自己的夢想,丟掉了自信,他的夢想為大人所支配。好在有爸爸的鼓勵,馬飛終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夢想—— 成為一名宇航員。然而,馬飛好不容易建立的夢想,卻在一次遲到中被老師打碎了。
因為遲到,他親手做的航模被閆主任從書包里搜查出來,閆主任認為馬飛冥頑不靈,不務正業,然后當著一個對航天夢想充滿熱忱的孩子,殘忍地將其心愛的航模扔到了樓下,他把一個孩子的夢想狠狠地摔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在現實中也總有一些人以“愛”之名,去壓制甚至扼殺孩子們的夢想,失去夢想的孩子們,猶如折翼的天使,而大人為孩子們重新安插的雙翅,注定飛不上孩子們理想的殿堂。
3 兒童發展的建議
3.1 家庭愛的呵護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兒童獲得了后來在社會生活中使他適應其所必須履行的職責的性格。”(弗洛姆,2019)因此,家庭作為兒童社會化的初始環境,對于兒童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正如奧吉,雖然他在校園里的生活充滿曲折,但是他回到家,有愛他的父母安慰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奇跡。”有關心他的姐姐鼓勵他: “聽著,如果有人在學校嘲笑你,你就讓他們盡情地嘲笑,每個人生來都是與別人不同的。”不管奧吉在學校受到多大的委屈,家始終是他強而有力的后盾。良好的家庭氛圍會給兒童的成長帶來勇氣與自信,愛會讓他們再度起航。
馬飛從全校倒數到成為一名優秀宇航員的蛻變也正是由于他父親予以他足夠的關心與鼓勵,當馬飛被全校認為是成不了鉆石的煤球時,他父親告訴他“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馬飛的父親幫助馬飛撕掉“煤球”“差生”的標簽,幫助他一點一點拾起自己的自信,“銀河補習班”成功的背后,是馬飛父親深沉的愛。
3.2 獲得社會支持
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其中大部分表現為可獲取的資源不足和社會支持低下。為處于困境中的兒童構建社會支持網絡是降低其所面臨風險的有效措施,依據社會支持理論,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大,就越能夠應對來自身邊環境的各種挑戰(范明林,2007:119—124)。
在社會支持網絡中,家庭支持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奧吉和馬飛的家庭支持網絡相對完善,因此,在風險來臨時,他們總是能夠化險為夷;同時朋輩支持和學校支持也很重要,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的多數時間在學校與同學、朋友一起度過,朋輩群體的價值取向對兒童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更渴望得到朋輩群體的認同,但朋輩群體中的負向價值觀會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因此幫助兒童建立積極健康的朋輩支持系統十分必要;學校是兒童學習知識和培養健全人格的地方,同時也是將各種支持系統連接起來的樞紐,以校園暴力為例,當兒童個體在校處于一種壓力狀態,學校應立馬作出反應,調動社會支持系統,予以兒童更多社會資源,減輕其壓力。
3.3 堅持自己的夢想
夢想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奮進的信念,是一種會讓孩子發光的力量,德育專家趙炳紅(2013)曾說過:“實際上,夢想是一種動力,夢想內在的激勵機制,有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不斷地完善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難等。” 奧吉因臉部畸形每次上學都會戴著自己的宇航員頭盔,父親為了鼓勵他,就悄悄把頭盔藏了起來,希望奧吉能夠勇敢地去面對生活,去大膽追逐自己的夢想。而奧吉也在一次次的嘗試和努力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方向,并不斷為之付出,最終他不光獲得了學院榮譽勛章,而且在逐夢的途中收獲了友誼。無論你在他人眼里多么渺小,多么特殊,你都可以心懷夢想并努力去實現它。
夢想對于孩子成長十分重要,“人生就像射箭,而夢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沒有,那么你每天的拉弓都毫無意義”。這是《銀河補習班》里面的一句經典臺詞,馬飛父親鼓勵馬飛去尋找自己的夢想,有一個努力奮斗的目標。
每一個兒童的夢想背面都蘊藏著一股能量,誰也不知道這股能量什么時候爆發,就像眾人不相信奧吉能夠創造奇跡,不相信馬飛能夠從年級倒數進入年級前十一樣,我們沒理由去澆滅一個正在為夢想努力拼搏的人,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堅持自己的夢想,揚帆起航。
4 結語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問題,《奇跡男孩》和《銀河補習班》折射出的只是這些問題的冰山一角,兒童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與陪伴,兩部影片都展現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治愈人心的能力,我們需要用愛和善良來守護兒童的世界。對于現實生活中奧吉這類特殊兒童,社會應該予以寬容,善良以待,特殊的人群需要的不是特殊的關注,而是不被當作特殊人。
對于馬飛這類老師眼中的“差生”,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老師,他們都應予以更多鼓勵,而不是一味否定他們的可能性。盡管西方家庭和國內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從這兩部電影中我們可以得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來自家庭方面的溫暖,對兒童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活在一個溫馨、陽光、積極樂觀的家庭中,兒童在初級社會化過程中也會耳濡目染變得更加積極,這有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兒童只有堅定來自家庭的那份最原始的愛與溫暖,才能在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