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在開展語文基礎模塊教學實踐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來突破語文教學的瓶頸,這對改善中職語文基礎模塊的教學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將從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用多種現代設備,提升教學效果;以感情為基礎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開展語文課堂活動,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定期開展反思,持續提升情境教學效率五個方面,緊緊圍繞情境教學在中職語文基礎模塊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系統論述。
關鍵詞:情境教學;中職語文;基礎模塊
駱麗萍,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 發表時間:2021-11-12
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常用的且具有顯著效果的教學方法一直在發揮著作用,如果運用得當能夠極大加深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眾所周知,當學生處在一個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其學習積極性就無法調動出來,導致學習低效,學生無心聽課,而情境教學則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入手,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一個高效的學習狀態,這對學生喜歡語文、學好語文,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期望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學習基礎,有效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一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對學習不感興趣的青少年,尤其是有一些還伴有“名落孫山”而心理自卑的學生。教師要想辦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是輕松有趣的,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和結構重新拆分和規劃,并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提問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并且在教師設置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學生準確且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精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著名的寫景抒情散文時,除了引導學生欣賞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的內容,還需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需要能夠揣摩有關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效果。如課文開頭第一句“心里頗不寧靜”,這句話雖然簡短,但要正確理解它的深意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定要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去揣摩作者當時內心復雜的情感——想暫時逃避不行,想超然又不行,渴望寧靜,渴望自由,且有憂國憂民的情懷等。如何讓學生能正確把握這句文眼句的含義呢?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通過“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等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進行積極思考,以此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
二、使用多種現代教學設備,提升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科技產品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各式各樣先進教具的出現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可以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有利條件,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現代化科技設備的使用還可以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和直觀,通過為學生創造直觀化的教學情境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主觀意愿,使學生重新獲得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一文時,教師需要通過對本課的講析,讓學生欣賞詩文的內容,感受作者對劍橋大學的深厚感情。不論是理解詩文意境,還是對課文進行鑒賞,教師都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開展。但是,如果教師單純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傳播的知識可能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教學效果也無法達到最佳。這時就可以借助多種現代教學設備,比如通過多媒體形式播放《再別康橋》的相關視頻,或者制作教學課件,這些形式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這種形式學生更樂于接受。現代教學設備的使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課堂的容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提升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不少中職教師正是因為充分發揮了現代教學設備的綜合作用,才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收獲匪淺。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種現代教學設備,對教師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幫助很大。
三、以感情為基礎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情境教學法是現階段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與其他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中職院校語文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為基礎創設情境,并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部分內容時,一方面需要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掌握詩歌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詩文,深刻地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以感情為基礎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讓學生運用詩歌基本的賞析方法分析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在詩歌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主旨內涵,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本節課進行討論,用討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四、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提高綜合職業能力
情境教學法的營造有很多種,而開展課堂活動是中職語文課上最常用的一種。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圍繞某個主題開展活動。當學生置身于活動現場的時候,能夠產生極強的臨場感,便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協作配合,調動更多知識去思考問題,并在實踐中由理論聯系實踐,再由實踐總結出理論,同時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王維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時,詩中清雅靜美的山間風景吸引了這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先組織學生討論,找出詩中用文字描繪出的畫面,然后創設開展畫畫比賽的場景,看誰能將文字下的畫面變成色彩下的圖景。接著,可以請學生結合詩文談談自己對該詩的理解以及作畫思路,最后,讓其他學生對該生的畫作和發言進行全面評價。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就不是浮于表層的,只有挖掘作者在詩歌中蘊含的深層情感,產生感同身受的體會時,才能畫出貼近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有靈魂,這和提高本專業技能的要求不謀而合。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才、畫畫技能和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自信心。中職學生平時課堂上除非教師點名發言,一般主動發言的概率少之又少,而在這樣輕松愉悅、人人參與的實踐場景中,他們愿意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教師和同學的肯定會使得他們產生久違的成就感,同時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職業能力得到了雙重提升,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都能有所收獲,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顯示。
五、定期開展反思,持續提升情境教學效率
中職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對情境教學的熟練運用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定期開展教學反思,來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或部分學生不愿積極配合,亦或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參與到情境教學實踐中來。在開展教學反思過程中,當教師與學生一起解決了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有利于持續提升情境教學效率。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這是一篇說明文,還需要為學生科普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持續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這篇課文的時候,需要與學生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找出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地方,讓學生繼續保持,也需要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足的地方,讓學生能夠及時改正。當學生能夠在教學反思過程中有所收獲時,學生在情境教學實踐中就會有更好的表現,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六、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學科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促進其創新意識和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目的開展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用多種現代教學設備,提升教學效率;以感情為基礎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意識,使學生成長為具備創新意識和人文精神,且能夠對社會的發展有推動作用的高素質人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