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形態獨立且相對特殊的教學課程,其具備實踐性與教育性的特征,因此,需要教師注重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為小學生的綜合實踐學習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基于此,本文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例,分析了課程資源開發的特點以及開發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
自新課改以來,我國中小學開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課程的開設,體現出了我國教育觀念以及教育體系的革新,與其他的學科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有著其獨特的教育價值。但是,我們發現,在小學中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中,課程資源匱乏,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育意義未能得到有效地發揮等,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處于低效、低質的現狀,嚴重阻礙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幫助該課程攻克發展困境,需要教師關注資源的開發,立足于價值體現、責任擔當、問題解決以及創意物化四大目標,從不同的途徑開發多元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以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促進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發展。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特點
(1)資源開發主體多元化
無論是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其書本中的教學資源都是有限的,想要開闊學生的眼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與學習形式,就需要教師加入課程資源開發的行列之中。在不同的場景中開發的課程資源有著其特殊的意義,在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為保障與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生、不同等級學校以及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需求,需要結合課程教學所需開發資源。而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與家長,由此可見,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開發具有主體多元化的特點。
(2)資源開發來源多元化
在新課程管理體系中明確指出,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讓學生的發展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注重資源開發的多元化,打破固有的、經典的資源開發思維,只要是有利于學生價值體現、責任擔當、問題解決以及創意物化等方面發展的資源,都可以納入課程資源開發的范圍之中。這就需要教師將資源開發的關注點放在如何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價值體現、責任擔當、問題解決以及創意物化,能夠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資源開發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3)資源開發具備生成化
新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教育體系的革新,塑造出了全新的課程觀,其認為課程資源并非是指某一項內容,也不是恒定不變的,課程資源應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那么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就需要在課程資源開發中不斷地發現與挖掘出更加新穎的、全面的教育資源,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社區資源、圖書資料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教學資源,讓課程資源在不斷生成中更加地完善。同時,課程資源的開發是對教材內容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因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將全部內容納入其中,那么此時課程資源的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通過課程資源的不斷生成與完善,為小學生的綜合實踐學習提供了支撐。
(4)資源開發過程探究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地參與到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在學生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不再處于機械記憶、被動接受的狀態,而是轉化為一種以活動資源開發為目標的探究性學習,這就是活動資源開發過程具備探究性的最直接體現。因此,教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應尤為重視對學生提供資源開發的機會,引領學生在課程資源開發與探究學習中形成主動探究的精神,能夠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試圖通過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解決綜合實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此鍛煉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推薦閱讀: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