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科目的學習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長期處于邊緣化,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缺乏明晰的目標制定,課堂教學質量遲遲止步不前。當前,信息技術儼然已經成為小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何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知識技能一體化儼然已成為教師所思考的首要問題。本文將以當下熱門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范例,進一步分析此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應用
顧名思義,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其獨立探索意識及合作精神。下文將以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作用策略進行初步探究,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幾點拙見。
一、 創設情境,呈現任務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善,目前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遲遲無法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學生自身內驅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識。為更好地實現任務驅動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以情境創設為主,充分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呈現在大家面前,借此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探究、實踐能力。
以小學信息技術第2課《用Word寫日記》課題為例。結合本章教學內容,教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輸入法的切換方式,并利用中文輸入法在Word文檔中編輯內容并保存。為充分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北京天安門旅游視頻,視頻中展現美妙的景色,隨后出示小朋友記錄的旅游日記,此時大家沉浸在情境當中觀看日記內容。接下來,教師據此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大家嘗試利用Word文檔謄寫這篇日記。同學們結合教科書所給定的輸入法操作提示進行訓練,教師從中進行指導,并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前來進行示范。通過情境的創設能夠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參與到任務訓練當中,進一步感受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精彩[1]。
二、 加強引導,明確思路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科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真正目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健全,許多學生在本門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初始接觸計算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難免遇到較為困難的問題會產生抵觸心理。此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結合大家的認知能力對任務進行分解,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完成任務的思路,從而提高完成效率。在收獲成功的喜悅后,學生也會提升學習體驗感,并從心底愛上信息技術的學習。
以小學信息技術第3課《用Word排詩集》課題為例。結合本課教學目標教師為學生設定自選古詩并編排格式的任務。這時,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應將此項任務進行劃分,幫助大家找出思路。第一步:選擇自己所編排的古詩詞,隨機挑選兩首并利用上節課所學輸入法在Word 文檔中進行輸入。第二步:在編輯詩歌后利用標題文字左側插入分欄符選取全部內容并設置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層次性任務思路,從而有效提高大家的任務完成質量[2]。
三、 合作學習,強化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利用此種方法開展合作學習,也能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進一步提升其合作探究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以獨立的個體存在于課堂當中,缺少交流溝通,課堂氛圍相對枯燥。以任務為依托組織大家開展小組活動,能夠充分給予學生溝通思考的時間,從而有效提升其學習能力[3]。
以小學信息技術第4課《給詩集配圖》課題為例。在上節課“用Word排詩集”教學中大家任務完成得都十分不錯。在課程導入部分,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出示上節課大家所制作的詩集,結合實際情況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編排詩集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內容,隨后,教師出示本課任務:制作美麗的詩集。教師可利用投影為大家簡單地進行示范,如何插入圖片、調整圖片大小。學生在觀看完畢后以小組為形式開展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組員們分工合作在詩集中插入圖片、藝術字等不同風格的內容。最后,學生們在任務完成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遠處本節課的優秀“設計小組”以資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增添了課程的趣味性,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大家的參與意識。
四、 評價總結,提升效率
總結評價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行之有效的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操作流程,進一步提升計算機應用技巧。不僅如此,教師也可利用點評環節深入分析任務中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強化理論基礎,提升其核心素養[4]。
以小學信息技術第5課《設計精美書簽》課題為例。當學生在完成教師所設定的精美書簽設計任務后,在班級內舉行一場成果交流展示大會。每個學習小組選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講解,并為大家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準備工作、制作流程。在學生介紹完畢后,由其他組成員進行點評分析,從中指出問題或有待改進的地方。在學生完成自我評價、互評后,由教師進行綜合點評,結合教師的反饋大家針對本組作品的不足進行二次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有效達到知識掌握的目的。通過及時有效的反饋評價,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操作技巧,并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任務的驅動下,達成理想化的教育目標,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用任務驅動法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充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也能進一步培養其積極探索的精神,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逐漸提升,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計算機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文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9(A4):123-124.
[2]王建陽.探究小學信息技術個性化學習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S1):70+4.
[3]何秋華.任務驅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32):33-35.
[4]陳鋒.教師引,學生學——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引導策略探析[J].小學生(下旬刊),2019(11):33.
推薦閱讀: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