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新課改的前提和條件,而新型在真摯的師生情感的基礎之上的,是師生心靈溝通互相關愛的結果。如何建構這種新型的師生的關系呢?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給學生和風細雨般的關懷。如學習有困難,老師耐心的補課輔導;學習出現心理障礙,老師敞開心扉敞談開導;學生犯錯誤,老師耐心說教,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少點批評。教學中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師生之間就會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它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一、構建教學與學習的和諧
數學新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和諧”。教師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并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具體做法可如下:
1.確定和諧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和諧首先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其次,目標要有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一堂數學課為例,課的起始階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較對照、舉一反三、溫固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結束階段:可用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二、倡導文本與人本的和諧
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課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識載體,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數學學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與人本(教師、學生)的有機地整合,是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良好、寬松的和諧課堂,是學生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溫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營造和諧課堂,使學生善思樂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