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在省市醫院醫院尤其是在基層醫院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由于基層醫院的條件限制,經常會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為保證用藥的合理性,使臨床藥物達到最佳效果,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本文對我院出現的不合理用藥現象進行分析,并探討實用且有效地解決措施。常見癥狀大多都與內科有關, 內科疾病病例復雜, 病種繁多, 診患者群體的數量龐大, 由于屬于重大科室, 多以藥品使用量很大, 品種繁多, 也就很好理解出現用藥不合理的問題。
《中醫藥文化》創刊后始終以提高中醫工作者的古代醫學文獻閱讀和研究能力為辦刊宗旨。自1993年第三期始,本刊將學習和研究醫古文的著眼點。
一、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80例,排除其他系統存在嚴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整理本組80例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及臨床用藥,主要對存在的用藥不合理現象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不合理用藥種類:本次收集的80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中,共有65例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其中以抗生素占比最多,占46.2%(30/65);抑酸藥物次之,占27.7%(18/65);促消化藥物占20.0%(13/65);胃粘膜保護藥物占6.2%(4/65)。
不合理用藥情況:本次調查中不合理用藥現象主要包括:用藥劑量大、重復用藥、聯用藥物不合理、聯用藥物致毒副作用。其中用藥劑量大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7.7%(31/65);重復用藥次之,占27.7%(18/65);重復用藥占16.9%(11/65);聯合用藥導致毒副作用占7.7%(5/65)。
三、基層醫院消化內科用藥不合理現象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了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消化內科80例患者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其中抗生素類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最多,用藥劑量大占比最高。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層醫院各方面的條件限制,為了使患者能夠盡快達到治療效果,緩解不適癥狀,臨床醫生在治療時往往會忽視藥物劑量,比如,抗生素用量大或者用藥療程長,造成不合理用藥現象。一般情況下,消化內科抗生素的使用療程在1周左右,最多不超過2周,如果用藥時間過長就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造成治療效果不佳。消化內科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經常會出現藥物聯合使用的情況,目的是增加藥物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但是現在新藥頻出,藥品名有的是商品名有的是化學名,各個生產廠商的藥品成分也不盡相同,這就很容易造成藥品聯合使用時的配伍不合理,造成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是毒副作用。
四、基層消化內科用藥現狀的解決對策
由于基層醫院經濟條件、地域條件、人員構成的限制,為減少或者避免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情況,我們臨床醫生首先要提高自身業務,加強專業技能學習,系統學習消化內科常用藥物的有效劑量、安全配伍,以及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在藥劑科采購藥品時要互相配合,明確生產廠家,詳細學習各藥品使用說明,這樣才能使消化內科用藥安全、合理,達到藥物的最佳療效,使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早日康復!
隨著社會發展藥品技術也在快速發展, 研發進程越來越快, 消化內科的各類疾病的藥物不斷被研發出來, 治療疾病的藥物品種越來越多, 品種和品牌的復雜化程度增高, 臨床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日益增多, 而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病患用藥后的不良反應也日益嚴重, 造成臨床療效不理想。為了進一步分析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的幾種常見情況, 以提出改進的措施。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