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臨床上,PICC因其維護方便、創傷小、感染發生率低、減少延遲出院,提高患者滿意度等諸多優點而被廣泛應用。然而,如果在留置期間出現導管脫出而引起非計劃性拔管則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該文從護理管理的角度出發,主要對PICC導管脫出問題的相關原因及預防對策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期對臨床上預防此類問題及PICC置管管理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 護理管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管脫出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種經上肢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肱靜脈等部位進行穿刺置管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其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1-2]。當PICC導管末端向外移動>0.5 cm后不能再發揮原來的作用,稱為導管脫出。在臨床上,PICC因其維護方便、創傷小、感染發生率低、減少延遲出院,提高患者滿意度、并在治療過程中更加安全有效而被廣泛應用[3-4]。但在留置期間如果出現導管脫出而引起非計劃性拔管則可影響治療,容易加重患者的經濟及精神心理負擔,醫患糾紛可能隨之產生[5-6]。因此,需要加強 PICC 置管的護理管理以預防PICC導管脫出的發生。該文從護理管理的角度出發,主要對PICC導管脫出的相關原因及預防措施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期對臨床上預防此類問題及PICC置管管理有參考價值。
1 PICC導管脫出標準
目前PICC導管脫出標準尚無定論。多數研究[4-9]分為三類說法:一類按照導管部分脫出體外的長短而分類:脫出長度為<5 cm、5~10 cm、10~20 cm分別為導管輕度、中度和重度脫出。一類以導管末端的位置進行分類:分別將導管部分脫出其末端仍在上腔靜脈內、其末端位于鎖骨下靜脈內、其末端位于外周靜脈內或導管完全脫出歸為導管輕度、中度和重度脫出。第三類結合了前兩者的定義:導管脫出長度<5 cm而其末端位于上腔靜脈內,為導管輕度脫出;導管脫出長度為5~10 cm而其末端在鎖骨下靜脈,為導管中度脫出;導管脫出長度為10~20 cm而其末端位于外周靜脈內,為導管重度脫出。
2 PICC脫出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2.1.1 缺乏培訓與監管 雖然目前我國開設PICC的醫院較多,PICC 培訓需求很大,但相關的支持政策和制度較少,培訓內容也沒有統一的規定,培訓資源缺乏,沒有規范的培訓步驟,導致培訓后的結果較不理想;護理人員經PICC專科培訓后,在臨床上實踐操作缺乏監管,不當操作無法得到及時的糾正且存在角色定位模糊等問題[7-10]。陳黎麗等[11]研究顯示,規范PICC的??婆嘤枺?可有效減小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提高PICC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
2.1.2 PICC質量監控方式尚不完善 國內大多數醫院目前質量監控方式為組織護士長進行質量檢查,容易出現重視結局質量,忽略環節質量的問題[2]。宋歡歡等[12]對山東省235所醫院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醫院 (78.30%)采用定期組織PICC質量檢查的質控方式,具有非持續性、注重結局質量而忽視環節質量的缺點,導致臨床上一些工作方法的變動僅僅是為了應對機械性處理檢查而所做出的暫時改變,不是真正有效的改進措施,得不到長期的堅持與優化,使得一些臨床問題依然存在,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1.3 PICC專業發展不均衡 宋歡歡等[13]對山東省PICC置管護士的調查研究發現,在PICC置管護士人數方面,三級醫院顯著高于二級醫院(P<0.01)。徐彬斌等[14]對湖南省基層醫院護士的調查發現,相關護士對 PICC維管方面的知識不夠了解;而且,社區醫院的護士比鄉鎮衛生院的護士,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更加不足。由此可見,基層醫院的 PICC 置管護士人數不足,對PICC導管維護知識掌握度偏低,且專業發展相對落后。迫切需要對基層醫院護士進行相關PICC維管培訓。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