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在癌癥患者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其中包括有體力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精神疲勞等,顯示機體某個器官或整個機體功能明顯下降。本文是一篇當代醫藥論叢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的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護理干預對骨肉瘤病人癌性疲勞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骨肉瘤患者一共有82例,采取數字隨機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采取針對癌性疲勞的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疲勞程度給予對比研究。結果:臨床護理以后,觀察組患者的疲勞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肉瘤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癌性疲勞程度得到明顯下降,進而使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干預,骨肉瘤,癌性疲勞,效果
需要對癌癥患者的癌性疲勞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疲勞得到有效緩解,進而對患者生活質量起到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1]。本文筆者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骨肉瘤患者一共有82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骨肉瘤患者一共有82例,其中脊椎腫瘤一共有37例,四肢腫瘤一共有30例,其他部位骨肉瘤一共有15例。采取數字隨機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1例。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采取針對癌性疲勞的護理干預。1.2.1滿足生理需求,減輕生理不適在對患者采取臨床治療以及護理過程當中,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密切觀察以及做好相關記錄,尤其是注意觀察患者的語言、肌肉緊張程度、面部表情以及軀體活動情況。另外,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經常巡視病房,明確了解患者出現消化道癥狀的相關情況,例如,惡心、頭暈、腹部疼痛、腹瀉、便秘以及頭痛等,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主治醫師,并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1.2.2勞逸結合,減輕疲勞臨床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協助患者制定一個相對應的休息以及活動計劃,在早晨以及晚上睡覺之前進行有氧活動,例如,散步、體操以及打太極等。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每天采取有規律、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的患者,其癌性疲勞水平會明顯下降。1.2.3提供舒適住院環境,緩解疲勞臨床護理人員要為骨肉瘤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各種臨床治療以及護理措施都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操作,保證各種臨床化療藥物可以及時、準確的執行,同時保證靜脈輸液通暢,沒有化學治療藥物向外滲出,保證臨床治療安全有效。1.2.4心理護理,爭取社會支持臨床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解決問題,進而獲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臨床護理工作。患者的負性心理會增加其對于疼痛的敏感性,所以,應該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心理暗示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進而使患者心理壓力明顯減輕。
1.3臨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疲勞程度采取EORTC(歐洲癌癥治療與研究組組)的疲勞問卷內容,具有2項表現的患者屬于輕微疲勞,具有3-6項表現的患者屬于非常疲勞,具有7-8項表現的患者屬于極度疲勞[2]。
2結果
臨床護理以后,觀察組患者的疲勞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癌癥屬于一種慢性能量消耗的過程,癌細胞會迅速增長,消耗機體當中的營養物質以及氧氣,使患者出現體質量下降、內分泌失調以及肌肉異常的,并且還會產生大量有毒的代謝物質進入大腦組織當中,會使患者非常容易產生疲勞感染。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5],對骨肉瘤患者的癌性疲勞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癌性疲勞得到明顯緩解,在臨床護理過程當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營造舒適環境以及勞逸結合等相關措施,使患者疲勞感得以明顯減輕。本文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以后,觀察組患者的疲勞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相關實踐研究結果基本相同。綜上所述,對骨肉瘤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癌性疲勞程度得到明顯下降,進而使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可以在臨床當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金葉.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1,4(25):194.
[2]任小清.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的調查與護理對策[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8):1006.
[3]吳利芳.白血病化療患者癌癥相關性疲勞的多元化護理干預[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3):9-11.
[4]江雨芬.護理干預對腫瘤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16-17.
相關期刊簡介:《當代醫藥論叢》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在深入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探討,匯集醫學科研、醫護、管理人員以及各級醫科院校廣大師生的研究成果和醫學實踐的寶貴經驗,集學術性、前沿性、實踐性為一體,致力打造醫、藥、護、管、衛及科研人員交流展示成果的平臺。內容適合各級醫療衛生、醫藥科研、醫學教育機構的科研人員、醫護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師生閱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