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不是對某一行業、某一具體市場、某一區域的管理,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監督管理,過去大多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只涉及一些人身安全、假冒偽劣、市場等等一些有形市場的管理而忽視一些市場本身行為和范圍(即無形市場)的管理。
摘要:本文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現狀進行了各方面的分析,通過實證分析對影響證券市場監管的變量進行研究,得出影響最大的監管指標,然后針對其缺陷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證券市場;監管;審計
一、加強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
(一)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需要
證券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很容易產生壟斷,只要證券的發行量沒有超過一定規模,某些投資者就完全有能力操縱股票的價格。例如,上市公司的國有股非上市流通導致其莊家操縱現象嚴重,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非常不利。
(二)是保護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的需要
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包括證券機構、銀行、保險公司、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等。由于存在市場失靈的現象,如果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沒有對其進行監管和約束,就有可能產生利益上的矛盾,甚至發生互相侵犯對方利益的行為,這會導致資本市場的總體利益受到損。
(三)是保證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需要
目前,證券市場中存在著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和哄抬股價等多種弊端。因此,我們必須對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充分認識證券市場的風險,把風險防范與控制當成證券市場的重要工作,嚴格執法,對證券市場活動進行嚴格監督,對非法證券交易活動進行嚴厲查處,以保護正當交易,維護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
近一年多以來,證監會查處通報了多家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多名個人,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幾乎已經全面覆蓋了整個證券市場。與往年相比可以看出,證監會加大了執法力度和審計頻率。而且與以往相比,證券監管機構對違反法律規定的案件的處理明顯加快,大部分案件都能得到快速立案,做出調查結果之后,即刻進行公告。這些無一不彰顯出證券監管機構凈化證券市場的決心,也體現出監管力量正在向執法方向傾斜。
盡管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監管體系,但是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層出不窮,執法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調查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證券市場上的違法違規案件呈遞增趨勢。2009~2012年,證券市場違規案件的年平均增幅為14%,2012年同期增長21%,2013年上半年同期增加40%,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仍然是內幕交易,已經超過違規案件總量的一半。與此同時,欺詐發行和信息披露違規的案件數量也迅速上升。從中可以看出,雖然在證券監管機構與行政司法機關的強力打壓下市場秩序在不斷好轉,但違法違規行為仍在不斷發生并且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因此,我國的資本市場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三、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
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違法犯罪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由于證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與其股票的市價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股票市場及時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資者準確地判斷投資機會,而不及時的信息披露卻為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提供了利用時間差進行作弊的條件,這對只能依靠公司公告進行投資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二)證券市場監管不力
在被發現舞弊的上市公司中,部分上市公司已經被證監會審查過多次,但是幾乎沒有發現他們的違規行為,直到出現的問題已經大到遏制不住時才能被監管部門發現。可見,我國的證券監管已經遠遠跟不上市場投機的步伐。各種技術手段的創新更是給詐騙案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媒體勾結
有些上市公司由于財務狀況不佳或出現財務危機,便想到利用證券市場炒作公司的股票,達到融資的目的。而使股價快速上漲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與證券公司、投資機構聯手,用投資公司的資金優勢強力拉升股票的股價,再由證券機構在報刊雜志上發表自己對該公司的研究報告,利用媒體的宣傳散步公司的內幕消息或虛假信息,讓盲目的投資者上當入市,待股價漲到一定幅度時再趁機出倉。這時,證券機構和上市公司已經賺的盆滿缽豐,其他投資者卻損失慘重。
(四)上市公司與注冊會計師合謀
作為獨立性較強的外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一直是投資者投資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隨著會計師事務所的興起,機構之間的競爭導致了其獨立性變差,有的甚至為了一己之欲,違背職業道德為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提供虛假證明。
人們很難從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中判斷出其是否與被審計的上市公司勾結,只有被審計單位發生經營失敗后牽扯出財務報告舞弊或發生被披露且已經確認的審計失敗時,才能反向推斷出該注冊會計師與上市公司存在合謀。
從中國證監會歷年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數據可以看出,不論是對會計師事務所還是對注冊會計師,監管機構對其的監督都太過松懈,而且處罰力度較小。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期刊 《現代審計與經濟》
《現代審計與經濟》是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經濟類期刊。雜志圍繞經濟工作中心,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審計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傳播經濟、審計信息,總結交流工作經驗,樹立審計和財經領域遵紀守法的典型,揭露了經濟領域的腐敗現象,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指導推動審計健康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