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農村經濟投稿論文發表了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經濟基礎,論文首先介紹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為了促進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需加快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為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保障,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能夠將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專業,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摘要]農村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提高國民經濟水平的基本條件。通過研究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探討農業政策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經濟投稿,農業政策,農村經濟,發展影響
1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改革始于農村,而農村的改革又是從農業開始的。近幾年農村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也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其一農產品品質較差,我國農產品由原先長期的短缺,變為現在的區域性和階段性的過剩,雖然產品的數量上升,但是人均資源匱乏和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落后,使得農產品的質量大大降低,很多農產品積壓;其二農村勞動力過剩,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基數大,使得農村勞動力就業依然面臨著挑戰;其三農民收入偏低,由于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非農產業發展不足,使得無法將更多的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導致剩余勞動力較多以及農民素質較低等等,此外農民的負擔較大,農村對城市貿易條件惡化,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農民收入較低;其四農村生產性投資不足,使得農民通過投資來改善生活的條件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大改善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農村經濟發展政策
2.1農村稅費改革
農村稅費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農村各種費用和稅收取消掉。稅費的取消主要有四取消,這四取消包括:取消城鄉統籌;取消屠宰稅;取消國家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取消向農民征收的教育集資資金和政府性基金以及行政事業性收費。自2005年開始國家開始免征牧業稅,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
2.2“四補貼”和“一獎勵”政策
國家為了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因此采取了四補貼和一獎勵政策。四補貼政策包括對農民實施直接補貼,給農民予以良種補貼以及對農民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和綜合生產資料的補貼。一獎勵是指對全國糧食主要生產基地和縣鄉和全國貧困縣鄉實施獎勵和補助。我國優良種子的補貼是在2003開始實施的,2004年開始實施糧食種子的直接補助,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全國29個省區,同年對全國實施農機補貼,補貼涉及的范圍有31個省,合計500個縣。
2.3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
近幾年來農業生產資金不足和貸款困難已經成為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農村金融體制落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對農村金融體制進行探索,到目前為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仍然是金融體制改革中推動難度最大、思想最模糊的一項改革。隨著金融機構逐漸撤出農村以后,農村的金融體制改革更是難上加難。為了促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央文件明確指出農村金融改革要從農民實際問題和需求出發,增加農村和企業的貸款,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開始深化農村信用改革,逐步將信用社打造成為農村金融企業。為了擴大農村信用貸款覆蓋面,信用社可以增加小額貸款和聯保貸款等等。為了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提高農村農民的收入,縮短城鄉差距,減少農民數量,盡量將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大力發展農村中小企業是轉移勞動力的最好辦法,農村勞動力密集的中小企業,可以吸收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由于農村沒有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使得這些企業融資困難、貸款困難、沒有金融服務,因此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
3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3.1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2010年國家對于農村三農的建設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國家資金的投入主要是用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建設的內容有:大型灌溉設施和節水設施,以及大型的排澇泵站,為農村的灌溉和防洪以及防旱澇提供保障,進而促進農村種植業的發展,增加糧食的產量。國家還加大農業工業的投入,比如支持各種大型的糧油生產基地等等,這些帶動了各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大供水設施和供電設施的建設力度,供水設施的建設不僅僅解決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還可以促進農村養殖業的發展;供電設施的建設,農村用電得到保障,各種農業機械能夠使用,提高農產品的產量的生產效率。因此基礎設施的建設既能夠保障農民的生活質量,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3.2完善各項補貼政策,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想要促進農村經濟的增加,首先要做的就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達到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的效果。比如加大各種補貼,農民得到實惠,也降低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幾年我國各種補貼都逐漸增加,直接補貼穩步增長,從2006年到2009年,對種糧直接補貼由156億元增加到了756億元,可以看出農村直接補貼的增幅很大,補貼了翻了幾番。自2009年以后開始實施家電補貼,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的政策,使得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家電下鄉的投入,使得下鄉的家電的種類逐漸增加,質量也逐漸的增加,家電下鄉促進了農村的消費和提高了農村的生活的質量,進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3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農民利益有保障
對于農村居民來說,很大一部分的經濟來源是來自糧食的收入,如果糧食的收購價格太低,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降低,從而降低農村居民下一年的種植積極性,農村糧食的產量也會降低,因此制定糧食最低收購價至關重要。自2006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根據實施情況來看,效果比較良好,農民的收入增加,得到了實惠,此外最低收購價出臺以后,農民的收入增加,大大刺激了農民,從而也調動了農民糧食種植的積極性。因此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有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3.4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中國2600多年的歷史中,農民都是要上交農業稅,以提高國家的財政收入,因此農村稅收在過去的兩千多年里,一直是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農業稅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但自2006年后,國家減免了農業稅,消除了農民的負擔,此外國家還出臺了農村補貼政策,這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農業稅費的減免和農業補貼,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得糧食產量增加,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5農村沼氣建設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自2003年以后,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的建設。農村沼氣建設,能夠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高效利用農業資源,緩解農村資源的短缺。農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從粗放到集約,從不可持續到可持續。農村沼氣建設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耕地的節約利用提供資金和技術條件。農村沼氣的建設能夠節約資源,保持農村耕地面積,減少秸稈等的焚燒,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抑制環境惡化。因此可以看出農村沼氣建設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還能夠優化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2]賈樂芳.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J].理論月刊,2008(12).
[3]蔡蘇文,許建平,袁曉莉,等.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對青島市農業經濟的影響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作者:鄭盡立 單位:河南省宜陽縣趙保鎮人民政府
推薦期刊:《中央財經大學學報》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為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作為財經類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本刊屬于財經類社科學學術性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