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體育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新增人口以獨生子女為主體,是目前獨生子女人數最多的國家[1],這一政策引起家庭撫養方式和一定社會行為的改變,導致我國青少年人格特征和思想道德方面的變化。針對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加強體育精神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體系顯得格外重要。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應從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出發,強化體育的德育功能和心理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養成堅忍不拔的品質,對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形成和道德的提高以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指導意義。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最高產物,是人們在體育實踐中所形成和展現出來的文化意識和社會意識的總和,是人們通過體育運動而形成并集中體現出來的體育意識、體育思維、體育價值觀念,最終形成一種體育品質[2]。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靈魂,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基礎。體育精神教育包括了中華體育精神教育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兩個大的部分。它以體育活動為媒介,傳授已被社會認可的體育意識、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使學習者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和他人在體育活動中的行為,并指導自己實踐的教育活動。它一方面關注個性的成長,強調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協調統一,另一方面又要求個體在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的基礎上更好地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1體育精神教育的作用
1.1體育精神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
“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于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體育精神它屬于體育倫理道德范疇,是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所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體育精神教育指向受教育者的個體心理品質、體育道德及群體性發展,是促進個性的形成與品德發展的個體社會化過程,是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德育過程。無論是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或健身活動,在體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的聯系。為了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就要對這種復雜聯系做出適當的評價和調整。而人們在體育過程中的行為和思想做出的這種評價和調整是一種社會需要。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念、意志品質和審美素養等體育精神教育,促進社會價值的品質和道德規范形成。
1.2體育精神教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具有現代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3]”。21世紀對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求他們具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優秀的心理品質。體育精神教育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品質,從而追求身體、心靈、精神的和諧發展,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通過體育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經受挫折承受能力,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等。另外,通過體育精神教育讓學生全面的了解體育運動,感受體育文化,傳承體育文明,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尊重他人,遵守社會規范,培養光明磊落的氣度和戰勝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這對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3體育精神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
體育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它受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與制約,也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服務[4]。從古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到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體育始終和國家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意義也不僅局限于體育運動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比賽傳遞友誼、和平和公平競爭的精神,而比賽的勝負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把舉辦世界性比賽當成展示國家和民族經濟、文化的舞臺。中國女排的“五連冠”鼓舞了無數的中國人,激發了廣大人民愛國熱情,女排精神成為當時中國前進的動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體育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成為鼓勵我國各族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體育精神教育就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
1.4體育精神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武器
人格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具體的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興趣、愛好、信念、性格、氣質、能力等[5]。而健全的人格是指對生活有積極的態度,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做一個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人。人格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人格的偉大。”通過體育精神教育,指導學生在面對挫折、失敗、自卑、成功時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反復淬礪,鍛煉意志品質,健全人格。隨著我國獨生子女人數的增多,學生表現出在家嬌生慣養,意志品質薄弱、以自我為中心等缺點。通過體育精神的教育,正確的引導和健全學生的人格,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這些缺點。體育運動需要參加者付出極大的身體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艱苦的磨煉,需要面對汗水、疲勞、傷痛、困難、挫折和失敗的種種人生考驗。讓學生學會吃苦,勞累時堅持不懈,困難時堅忍不拔,失敗時百折不撓,勝利時坦然冷靜。這樣才能使大學生面對人生,適應社會。因此,學校體育教學除了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還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懷、頑強拼搏的精神、競爭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等體育精神,這將使大學生們受益終生。體育精神教育也必將成為陶冶和凈化人的心靈的武器。
2體育精神教育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