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美術專業的人才現今也很吃香。在美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藝術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文化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英語語言的學習。因為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這門國際化的語言成為學生今后發展和提高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然而美術院校的特殊性,使得這門學科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稍有懈怠,就可能產生一些不可忽視的漏洞,妨礙學生今后的發展,怎樣讓學生學好英語是美術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問題。結合觀察和實踐,我發現美術院校英語教育主要面臨著以下難題。
一、美術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美術專業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動力
在目前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環境當中,大部分美術院校都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為專業培養的重要內容,雖然在課程設置上有英語教學安排,但沒有提供足夠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時間,使課堂難以按以“學生為主”的方式展開,學生難免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英語教學幾乎變成了知識的堆積過程,難以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其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對于整個英語教學研究體系來說,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被長期邊緣化,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就學生本身而言,美術專業生本身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加上英語教學與專業知識之間不小的距離,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主動性。教學實踐表明,大部分美術專業的學生承認更熱衷于專業課和與之相關的課程,對英語還不夠重視。
2.教學內容需結合美術專業知識
由于培養目標的影響,美術類院校的各門專業課程自然而然地占據著課內外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英語課作為公共文化課,已處于從屬地位。英語課程在美術類院校中普遍缺乏應有的重視,英語教材的建設因而相對滯后。高校中能夠同時滿足美術專業要求與基礎英語要求的優秀英語教材十分稀缺和匱乏,絕大多數的高校藝術美術專業使用的是大學英語教材。大學英語教材因其難度偏大,并缺乏與美術領域相關內容,與學生當前的專業學習和今后發展聯系不大,所以并不適用于美術專業生。王愛英等(2003)調查認為“藝術類學生所使用的英語教學設備已嚴重滯后于教學需要”,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并就學生專業“做相應的補充”[1]。這些描述較真實客觀地反映了當時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的基本教學情況。編制適合美術專業生的英語教材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英語教育評估機制不夠完善
受當今文憑熱、證書熱的推動,學生迫切希望順利通過學校的英語測試及社會各種英語等級考試,較功利的英語學習氛圍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是與評估機制的問題密不可分的。評估和教學自古相輔相成,科學的評估機制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習熱情。目前的非英語專業教學太過于注重所謂的“技巧”訓練,努力讓學生掌握英語聽力閱讀等做題方法,順利通過各種考試,而這跟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提高背道而馳。在此影響下,很多美術專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而把注意力放在教科書及與考試有關的書籍上,導致如今的評估機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英語能力。如此反復,形成了惡性循環。
二、美術專業英語教學的策略
1.注重英語學習興趣和方法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理解。在內容上可以多選擇一些生動而有感染力的英語交流實例講解及與英語語言國家有關的文化風俗,充分運用多媒體,讓英語教學真正變得立體而有生命力。
2.編寫合適的美術英語教材
美術專業的英語教材應力求有針對性地與美術專業課同步,使英語真正成為有用的工具。具體地說,可以將專業課的一些常用詞匯理念、基本概念納入英語教材;把常用的美術設計軟件的英文版本進行漢化講解,深化討論英文原著的專業課教材;教材每個單元都可以涉及不同的美術流派、繪畫風格和代表作品;讓學生逐漸學會用英語表達與自己美術專業相關的話題;可以將美術系的專業課程,如油畫、素描等具體課程內容融入英語教材,拉近英語與專業課程的距離。此外,美術院校中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是英語專業出身的,熟知英語語言本身及教學方法,卻對美術專業內容知之甚少。如此,教材的革新只能是一紙空談。英語教師應適當了解學生的專業及在專業學習中碰到的英語方面的困難,才能使合適的專業英語教材實際發揮作用。
3.建立科學的英語評估機制
作為整個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估機制能夠督促、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應該立足于美術專業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要求,總結美術專業的需要,建立起合適的美術專業英語考評體系,對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學習方法,以及綜合運用能力作出全面的評價。可以采取開放式的方法,比如給一個話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演示,然后分別對每一組進行評價。這樣互動的評價過程既起到了英語的實際交流作用,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