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是一種結構主義的認知理論,是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主要是在教師的理論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在教室與學生之間,學生是學習和研究的主體,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在這樣一個放松、創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學習的方式架構起一個系統的理論,主動的去接受和學習新知識,而不是被動的。建構主義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學習新知識,對自身原有的知識和理論進行重組和改造,通過新舊知識的匯合進行理論知識的更新和重組,這種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理論的建構和消化,對于理論知識的阻塞可以再請教老師,然后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組建新的理論。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校教學體制的改革,計算機基礎理論課已成為一門正式的課程搬上了大學的課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效果差。傳統的計算機教學對于學生傳授的很多知識只存在于理論的層次上,再加上實際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沒有實踐上的認知,實際的應用能力也很差,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的知識僅僅存留在腦海中,而實踐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主要動力。
(二)各個地區的學生差異巨大。由于各個地區對于計算機的普及程度不一樣,因此在接受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方面具有很大的地域差距。有些地區的學生掌握的僅僅是關于計算機的基礎理論,而沒有對應的實踐,因此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計算機基礎理論框架。
(三)計算機知識更新速度快。現在的科技發展可謂一日千里,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非常迅速,相應的理論知識更新速度快,然而計算機的基礎教學太過于古板,沒有與時俱進的進行更新。
三、建構主義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放歸于實際的教學中重要反映在知識的建構、學習方式的建構、學生的自我創新以及師生主體地位的轉換上,尤其是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理論的教學中,建構主義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對理論進行延伸、驗證和擴展,又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的創新和自我消化,這樣學習知識的方法才能銘刻在心。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下師生的角色定位
在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打破了傳統的師生主體關系,學生成了理論實踐的主體,老師只是起到了指導學習的最用。這是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創新應用。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理論的結構和框架,在計算機的基礎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理論知識的消化主體,知識的系統化、內容的延伸以及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架構。
2.教師是教學的輔體。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解放了老師,在計算機的基礎學習中,理論的東西都需要實踐的驗證,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真正實踐理論的徹底消化,尤其是面對一些復雜的計算機語言,都需要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中實現計算機語言的編程。
(二)建構主義的“情景創設”對于計算機基礎理論學習的作用
在計算機的理論學習中,并不需要教師滔滔不絕的理論貫徹,最主要的是實現學生在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消化。現在很多地區的計算機教學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是一種建構主義教學的具體體現。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打破了學生在理論上難以消化的局面,在計算機的課件制作中把理論部分通過實際的操作結合實際的例子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方式比單純的理論教學更加生動、立體,方便學生的接納和消化。學生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進行計算機理論的自我消化,促進自我學習的實踐能力。
(三)建構主義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探索和創新學習
建構主義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加強,特別是在大學計算機的基礎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理論的學習進行自我的探索和理論的深入,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進行理論的創新學習。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目的,更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和教學方式。
四、結語
建構主義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學習中的應用顯然是具有促進作用的,尤其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創新的能力,對于提高大學的教學質量和高校體制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