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語言是一種傳遞信息的符號,但不是唯一的符號。體態語言又叫身體語言,就是一種非言語交際的工具,是用人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信息、說明意向的溝通手段,包括姿態、手勢、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語言手段。人類早就學會了手勢、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這些“語言”,它不僅能輔助語言的交流,而且能擴大交流范圍,表現內心的情感,使語言表達更生動、更豐富、更形象。
一、體態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接受老師語言信息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有聲語言,二是體態語言。有聲語言作用于人的聽覺,而體態語則作用于人的視覺。在教育教學中,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同時進行,不僅可以使學生聽到有聲的語言講授,還可以通過教師豐富的表情、手勢、動作,使視覺的信息與聽覺的信息相結合,讓幼兒更長久的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二、教育教學中各種體態語運用的策略
1、手勢語的運用策略
手勢語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運用最多的體態語。它是教師向幼兒傳情達意的動作姿態,既可以強調教育活動中有聲語言的重點,又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教育教學活動收到更為深刻的效果。首先,手勢具有形象性,它能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其次,手勢具有象征性,是最直接的體態語。再次,手勢較其它身體姿勢更易變化、表演,可以隨時隨地運用。
2、面部表情的運用策略
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教師的喜怒哀樂,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感染幼兒情緒的強刺激物。這一特點就要求幼兒教師要更多的運用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意愿,更積極主動地與幼兒交流。
3、眼神的運用策略
最能傳達感情進行交流的體態語莫過于眼睛的語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幼兒教師的眼睛應該是會說話的。藝術地運用好眼神,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4、身姿語的運用策略
身姿語是指人體軀干的動作所表達的信息。在講解詩歌或游戲活動中,都可以用不同的身姿語去表現,這樣便于幼兒領會,從而使活動更形象更生動。
三、教育教學中運用體態語應遵循的原則
體態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手段。運用得當,會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但運用不當,也會影響到課堂的實施。因此,我們在運用體態語時應該講究技巧,注意原則。
1、適度。體態語是有聲語言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體態語的運用,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做到適度,且要服從課堂語言的表達需要。
2、自然。教師課堂體態語是教師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這就要求體態語不能矯情做作。體態語的運用要自然得體,既要符合美的原則,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3、協調。教師課堂體態語必須服從教學內容表達的需要,并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一方面各種體態語之間的動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體態語要與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容和諧統一。
總而言之,在幼兒的教育教學中,體態語的運用不容小視,它不但有利于提高消息傳遞的準確性,加深幼兒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而且還有利于教師與幼兒的相互溝通,促進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說教師口頭的語言是“聲”,那么教師的體態語則是“形”,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體態語的優勢,巧用、妙用體態語言,做到聲形并茂,我們的教學就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