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建筑論文
隨著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態與環保主題仍然是不可動搖的話題,而復古浪漫簡明的情懷與高科技的應用成為了新時期創作的熱點,這不僅使當前的一些城市建筑設計不能滿足時發表展的需求,而且還主導了建筑設計的靈感來源,所以,經過對各地建筑設計發展趨勢的相關研究,總結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綠色生態建筑在現在和將來都必將是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1我國城市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城市建筑中必須遵守的設計法則。歐美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采用當地非常普通的建筑材料來滿足人們對居住所需的功能,數百年的建筑風格與傳統并沒有影響人們的現代化的物質生活。但中國有很多的建筑設計者不顧國內本土自然、地理、氣候等因素,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原封不動的照搬過來,連所有的材料都要和歐美所采用的材料一模一樣,一定要采用歐洲的大理石,外墻都要貼面磚,因為有了空調就忽視建筑的保溫節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墻。如此發展,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和能源的浪費。
1.2在我國現在的城市建筑設計中,很多的新建筑與舊建筑不能和諧共生,這就導致了建筑大拆大建的現象頻繁發生,短命的垃圾建筑不斷涌現,這種建筑的生產模式不僅沒有達到積累財富的目的,反之卻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資源、能源等方面巨大的浪費。這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是相互違背的。當下,我國的城市建筑很大部分都是形式上的,盲目的追求標新立異的標志性建筑,失去城市建筑的核心,變得沒有標志,也沒有其建筑內涵,使得建筑失去了作為城市傳統信息文化載體的地位。
1.3我國當前的城市建筑總一味的追求建筑的量、追求奇特,新的建筑設計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對周圍歷史古建筑的影響,有的建筑設計明顯的已經破壞了原有的古建筑,失去歷史建筑特色的建筑設計必然不會成為世紀之交城市建筑領域的主流。
1.4最近這些年來,我國一直都處于建筑產業迅速發展的階段,而建筑產業一直都是最耗能的產業之一,在社會總能耗中位于榜首。當下,我國每年新建的建筑中,只有能達到國家制定的強制性節能標準以上的為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制約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還沒有獲得一種高效、低耗、少廢、少污的建筑環境,節能建筑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所以大力推進建筑節能也已處于非常緊迫的關鍵時刻。
2我國城市建筑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
2.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方向。在很長時間之前,西方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們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環境質量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并對環境投入了更高程度的關注度。最近幾年,很多的建筑大師又重新界定和擴大了許多原有的關于建筑的概念,提出了建筑的可持續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在于在滿足當代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同時,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也不能構成潛在的發展隱患以及危害??沙掷m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不應該僅僅使建筑師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更應該讓建筑師們感到新趨勢下當代建筑設計師的責任和創作的沖動。可持續發展作為時代的主旋律,促使我國的建筑設計有了重大的發展,人居環境的研究成了一門科學。建筑城市和園林成其主導學科,建造符合時代氣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已成為當代建筑設計師必須履行的的歷史使命。
2.2堅持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方向。建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人類服務,建筑大師的設計就是創造出能滿足人對生理、心理、現實以及未來的需求,與此同時還應該具有健康特質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方向是建筑設計師必須遵循的一個設計原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居住空間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建筑設計師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人對建筑需求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創造出安全、高效、舒適、便利、靈活的建筑。通俗的說,建筑不僅僅要體現一定的藝術性和超前性,還要使建筑的各功能都得以正常的發揮,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2.3堅持把綠色環保的人居環境作為建筑設計的重點。未來的世紀我國城市建筑必將朝著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科學整體協調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F如今,我國的大中城市所存留的林木越來越少,城市的樓房建筑與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工業與交通集聚擴充而引發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環境問題。與此同時,不少城市由于周邊的林草植被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造成了大范圍的水土流失、水源枯竭、風沙危害等惡化的生態環境,影響城市整體協調發展。再者,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對居民的健康與生活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當下,我國各級城市空氣質量相對環境標準比較,仍處在較嚴重的污染水平,二氧化硫的排放仍在上升階段,很多城市的二氧化氮的濃度已經嚴重超出正常的標準;我國有許多的城市由于生態平衡的破壞而嚴重缺水;很多城市的居民在超出正常標準的噪聲環境工作或生活,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環境污染以及生態平衡的破壞給城市居民帶來巨大的危害,使得廣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從而以改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為目的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設計區域的自然條件,與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體、花卉等有機的相結合,本著保護和恢復原始生態的原則,按照體現不同城市特點的要求,盡可能的協調綠地,水體和建筑物之間的關系以大型公園,植物園為面以小型的街心綠地為點以建筑物之間的通道為線對建筑與環境進行緊密的結合體現出現代城市的建筑特征。總之,我們完全能夠在遵循生態規律和美的創造法則的前提下,借助于設計師的生態觀念,高超的科學技術和結構手段,進行加工和改造,建造出具有生態美學標準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適宜的居住空間。
3結論
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城市建筑設計存在一些錯誤的價值取向,有很多的建筑設計師只是盲目接受西方先鋒建筑流派的表面學說,對西方建筑重表輕質,回避對建筑的功能、經濟與技術問題的解決。當下,我們應結合我國實際的氣候、地理、地形、環境等因素來確定適合我國的建筑風格,正確運用建筑設計方法,采用最佳的技術手段,將抽象的設計原則轉化為具體的設計方法,研究建筑設計的程序準則及評價標準的規律性,對現代城市建筑進行綜合設計,引導建筑設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