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園林風格論文
在歐洲,精心設計的園林美景被譽為人間的伊甸園[1]。在亞洲,尤其作為世界園林之母的中國園林,自然就有著卓越的成績。中國古典園林有著傳統的哲學思想,有風水學的深厚精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并能直接地給人以如吟詩、詩畫般賞心悅目的美感享受。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個園林體系,不僅很好地體現出這些優點,而且還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征。造園者利用這些獨特的風格為世人創造出了獨特的意象空間[2]。最先論及意象概念的是《易傳》:“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就是說,圣賢之人借助具體存在的形象已充分表達心中的意念或者思想感情。“景”乃是大自然之景,“情”乃是觸景生情,因此說意象空間也就是古人對自然之景觸景生情后,利用自然之景創造出變幻莫測的空間感覺。
而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向往自然,追求自然,而擇取最能誘發人們產生向往、追求自然的則是園林美景。園林乃是為了補償人們與大自然環境相對隔離而人為創設的“第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替大自然環境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3]。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個園林體系,不僅很好地體現出這些優點,而且還具有以下4個獨特的風格特征:一是利用建筑美與自然美融糅;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三是詩畫的情趣;四是意境的涵蘊。造園者利用這些獨特的風格為世人創造出了獨特的意象空間[4]。
1利用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變幻空間
園林中的建筑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幢建筑,它是作為人們生活方式中物質的依托,并且有人的內在靈魂。人的思想意蘊是通過園林中的建筑而展開的,用主體的建筑變幻空間,使園景有開有合,有虛有實,空間相互穿插通透[5]。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之所以求得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從根本上來說當然應該追溯其造園的哲學、美學乃至思維方式的主導。匠師們把建筑的協調感融糅于自然環境之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細節處理。
2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1以山、水池變幻空間
山、水、建筑、花木被稱為造園“四要素”。談到山水在園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古人曾說“天下之山,得水而悅;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園林在有限的空間內最大限度地利用水的聚散開闔,構成以溪口、灣頭,置之假山[6];礬石,水橋,并將環水建筑或瀕水,或貼水,或退遐而建錯落變化,在大與小、動與靜、明與暗、開與合、虛與實的對比中,造就了池水汪洋彌漫之感、無盡無蹤之態,使有限的空間變得無限曠闊,達到山高水遠的效果。有時以山取勝,雖然占地面積小,卻有大山之勢,氣象萬千,把自然界豐富的山體形象縮攏寸地,集納在有限的空間里,既有雄奇峭拔之勢,又有洞谷幽絕之趣。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7]。中國北方是多干旱地區,艱于有水,但以園林的構建需要,有水方成名園,所以古代北方造園家也因地制宜地進行創新。如:著名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在康熙時就已基本建成,在其廣闊的苑林區中,湖泊景區最為重要。湖泊景區中景觀是開闊深遠與含蓄曲折兼而有之,就整體而言,水面的形狀、堤的走向、島的布列、水域的尺度等都是精心設計(圖1)。就連一個進水口的位置都是精心推敲而置,比如設計者把進水口的位置定在宮墻的東北隅,進水口前的河段上作成環水道,需要水的時候放入水,不需時則可使河水循另道南流。在進水口處置“暖流喧波”一景,利用水的落差創造了一處園林景觀,因此說承德避署山莊的設計者推敲精致而又不落斧鑿之痕,完全達到了“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境地。
2.2以植物變幻空間
以植物造景在空間上常常起到藏露含蓄的效果,用植物變幻空間,使園林意境高雅而深遠,給人以豐富的聯想空間,由于植物的季節氣象變化往往呈現出不同色態的意境,從而增加空間的時間量[8]。如嶺南私家園林余蔭山房,此園始建于清同治年間,完整保留至今,是粵中的四大名園之一。園門設在東南角,入門經過一個小天井,左面植臘梅花1株,給人清靜淡雅的感覺,西半部以1個方形水池為中心,池北的正廳為“深柳堂”,堂前的月臺左右各植炮仗花樹,大面積覆蓋遮蔽的陰涼效果尤為宜人,旁邊古藤纏繞,花開時宛如紅雨一片。花木往往是某些園林的觀賞主題,講究樹木的孤植和從植的畫意及其色、香、形的象征意義。所以說中國私家園林式一種既有居住功能,又包含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余蔭山房中的植物巧妙栽植,再現了大自然的風景,極大豐富了園林空間的精神內涵。當然創作是必須合乎于自然之理,否則就不免于矯揉造作,失去園林的靈魂。
3詩畫情趣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造園者對自然風景,凝神關注后產生的審美意識的結晶,具有詩質,眾多古人稱畫為“凝固的詩”,成園為“立體的畫”。所以說詩畫情趣又是中國古典園林意象空間的另一種表現形式[9]。意在筆先是中國古代造園家在設計時融入的藝術旨趣,而中國古代造園家大多又是士大夫,有著較高的繪畫素養,懂詩知畫,在園林布局和設計時往往習慣運用文學手法,用簡練的詩句構成景點的主題,根據詩意,用畫理繪圖,構成具有畫意的完美景觀。如著名的揚州個園,其不僅用石之奇,而且布局也令人贊嘆,猶如華中一樣,譬如走進園門,便是“春山”,湖石依門,修竹迎面,石筍參差亭立,構成一幅以粉墻為紙、竹石為繪的生動畫面,讓人宛若春曉的感覺(圖2)。當然在揚州個園的景色中,已經積淀了濃濃的詩情韻味,充分體現了富有畫意的主題思想和精心構造的文人園成為當時造園者的追求。
4意境
園林的意境是在園林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就是以有限的空間描寫無限的藝術創作原理,是比直觀的園林景象更為深刻、更為高級的審美范疇,且將造園者的人生態度蘊含于其中,它通過意象表現出來,沒有意象也就無意境可言,其實園林之有意境不獨中國為然,其他的園林體系,如英國和日本的園林,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意境蘊涵,但其蘊涵的廣度和深度則遠不建于中國古典園林。如蘇州四大名園的“拙政園”,園主王獻臣,因仕途不得志,隱退在蘇州,園主的造園思想是超塵脫俗的,在建筑上以主體建筑遠香糖與之呼應,山水上則以遠香堂北側的注水面和遠香堂南的主假山,以及堂東的小土山來營造外部空間,而主景,水中荷花更是有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思想境界,不僅如此,整個園林體現了當事造園者看破紅塵、寄情于景物之中的思想感情(圖3)。直到現在游人獲得園林意境信息,不僅通過視覺的感受,還通過借助于文字信號的感受,達到以“味”入景,以“字”入景而引發意境的遐思。所以說中國園林是通過藝術加工過的高山流水,清風明月,鳥語花香,亭臺樓閣,不斷地為欣賞者們創造著變幻莫測的意象空間,更重要的是激發游人對美的感悟,美的抱負、美的品格和美的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意在給人以無窮的聯想,達到忘其美之所在、復又與美同在的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