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統計發展論文
作者:劉廷富 汪代紅 單位:中國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
世界經濟的發展日趨一體化,市場競爭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且越來越激烈。作為企業重要管理手段的統計,在支持企業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將會發生變化。正確認識統計的發展趨勢,對于統計自身作用的充分發揮和企業的生存、發展、盈利都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概括地說,企業統計將會發生八大方面的變化,帶來八大觀念的轉變。
1.統計是企業管理和支持決策的綜合經濟信息中心
過去,企業將核算分為統計核算、財務核算和業務核算等三大核算,各大核算分工明確、自成一體、互相牽制、強調控制。這種分工的弊端已顯現無遺,如整理綜合資料經過的環節多,既費時,又費人財物,資料提供滯后和管理效率低下等。在現代企業中,企業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隨時都需要掌握企業內外的經濟和非經濟情況。因此,企業統計必須從主要對外報表的“外向報送型統計”,轉變為主要為企業服務的“內向服務型統計”上。要實現這一轉變,建立統計綜合經濟信息中心就顯得非常重要。不可諱言,統計綜合經濟信息中心不同于傳統的統計核算部門。它在行政上與財務核算部門等同級,但在業務上,它又高于財務核算和業務核算。因為它是三大核算資料的綜合開發利用部門。統計綜合經濟信息中心的建立,必將增大企業經濟信息數量,提高經濟信息質量,及時地支持企業決策,強化企業管理。這就要求企業統計樹立“大統計”觀念。
2.統計信息范圍擴大
現在,企業的發展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企業不但要與國內同行競爭,而且也要與國際同行比高低;企業不但要注意國內經營的條件,也要注意國際經營的環境;企業不但要收集經濟信息,也要收集與經營有關的非經濟信息。因此,企業統計就不應是過去那種范圍有限的簡單的匯總、填報,而應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及時收集、整理和分析與企業決策和管理有關的國內外、企業內外、行業內外、經濟和非經濟等方面的信息資料上,放在信息資料的開發應用上。即要求企業統計樹立“大信息”觀念。
3.統計非定期調查和統計抽樣調查方法越來越重要
統計調查有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定期調查和非定期調查等之區分。過去,統計工作中過分強調全面調查和定期調查的作用,對非全面調查和非定期調查的作用不夠重視,在有的企業甚至被遺忘。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環境下,企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層出不窮,需要及時加以解決。可以說,“時間是企業的價值”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針對性、時效性,應加大統計工作的靈活性,采用非定期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方法,調查企業所需的資料。特別是在要求降低管理成本的今天,統計抽樣調查方法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未來的統計應具有“大調查”的觀念。
4.統計網絡發展越來越快
過去,企業統計總體上說是手工的、封閉式的統計。很多企業計算機的最大作用就是文字編輯打印、編制報表、通過網絡上報數據,很少利用計算機進行企業決策支持和上網交流、查詢,使統計的作用無法充分地發揮。在現代社會,要求企業統計的手段日趨先進,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宣傳自己,學習別人,快捷、經濟地收集統計資料,使企業統計成為“開放式”統計。同時,企業要建立高效的內部統計信息網絡,縮短信息傳遞時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F代社會要求統計具有“大網絡”的觀念。
5.統計事前監控和事中監控職能的發揮越來越受到重視
統計有核算和監控兩大職能。過去,核算職能的發揮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而監控職能的作用就明顯較弱。要搞好現代管理,核算職能和監控職能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核算只是監控的基礎,監控才是企業核算和奮斗目標實現的保證。因此,必須加強統計監控,改變“事后諸葛亮”的形象,使統計成為“經濟先知”和“經濟醫生”,真正起到企業管理和決策的“參謀”作用。現代統計促使企業統計應具有“大監控”的觀念。
6.統計基礎工作向國際標準靠攏
統計基礎工作是一個意義廣泛的經濟范疇,它涉及統計工作過程、統計信息技術與保密、統計數據調查方法、統計組織和統計人員配備、指標設計與應用、統計數據質量保證、統計資料開發應用和統計考核等若干方面。過去,《統計法》是國內統計的根本大法,企業也自己制定了一些統計制度。在現今環境下,統計的技術、職能、服務對象、信息調查范圍都變了,《統計法》和企業統計制度不可能不改變。統計不但要遵守國內的經濟法規,也要遵守有關國際經濟和核算法規,要與國際接軌,以方便統計信息的國際交流。因此,統計應具有“大基礎”的觀念。
7.統計自我評價逐步完善
統計信息質量是統計生命之所在。如何客觀地總結評價企業統計在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下對保證提高統計信息質量所作的貢獻,亟待認真研究。過去,對企業統計的評價側重于技術方面,如數據正誤、報表報送時間、檔案建立和制度建設等。嚴格地講,這種評價是一種“評價統計核算”。現在,對統計的評價應包括“評價統計核算”和“評價統計監控”兩方面,即企業在評價統計核算的同時,更應將企業管理和決策層采用統計開發成果的情況、統計措施創收或減虧的情況、統計人員素質情況、統計技術裝備和利用情況、統計核算成本和統計監控成本等納入評價的范圍。統計要接受“大評價”的觀念。
8.統計需要復合型人才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的逐步加深,企業統計人員要自覺適應統計發展的需要,具備不斷更新統計思想和掌握最新方法的能力;具備熟練應用會計、計劃、勞資、經濟法規等資料的能力;具備運用最新的統計信息技術,及時獲取國內外市場信息,以有效支持企業決策和管理的能力;具備企業咨詢、編制方案和提出措施的能力;具備參與世界經濟信息交流的能力等。通過努力,要盡快使企業統計由“被動統計”轉變為“主動統計”和“經常統計”。統計人才知識技能的復合化是企業統計適應知識經濟環境的客觀要求。因此,“大人才”觀念必將帶來企業統計的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