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發展論文
作者:曲進 曹秀玲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 莆田學院
眾所周知,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模空前,快速、及時、安全地運輸、存儲、包裝、裝卸、配送每一件物品,將每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匯集起來,是保證奧運會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物流保障是否有力成為奧運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制約因素。
1奧運物流的概念與內涵
奧運物流是指為了舉辦奧運會所消耗的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以及根據實際需求提供的延伸服務,它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等物流基本活動構成。奧運物流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奧運物流泛指在奧運會舉辦前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在全社會范圍內直接和間接引發的物流活動;狹義的奧運物流是指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和前后一段時間,即賽前、賽中、賽后時間范圍內所產生的物流活動。[1]一般情況下,人們對賽前和賽中物流考慮較為全面,但注意賽后物流也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奧運物流是一種多維立體架構。
2北京奧運物流的目標與需求預測
2.1北京奧運物流的目標《2008年北京奧運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北京奧運物流工作的總體目標是:“依托北京市物流產業發展戰略,使奧運物流與數字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相結合,保障奧運會的正常、順利進行。”也就是說,要保證奧運物流整體運作的安全性,提高奧運物流管理的高效率,這對北京奧運物流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北京奧運物流的需求預測據預算,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投入2800億元,在賽前投入的2683億元中,就包含了402.5億元的物流成本(按15%計算),而賽中和賽后的物流成本加在一起還將有14•7億元,總計物流成本大約為417.2億元,其中奧組委預算占7•7億元,北京市投入為4094•5億元。根據往屆奧運會的經驗,與北京奧運會直接相關的零售餐飲的商品物流需求量預計4•91億元;與北京奧運會直接相關的廢棄物物流需求量為10.8億元,其中奧運會直接產生1.2億元,觀眾和游客產生9•6億元。因此與北京奧運會相關的物流需求總量預計為432•91億元,其中發生在賽前的為402•5億元,賽中的為28•21億元,賽后的為2•2億元。另外,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物流部門大約需要1000多輛手推車、100多輛叉車、500多臺起重機、100多輛起重卡車和數十萬平方米的倉庫面積。[2]可見北京奧運物流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3北京奧運物流面臨的挑戰
3.1奧運廢棄物管理的壓力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的口號,對環保的重視超過了以往各屆。據對北京奧運期間的廢棄物發生量進行預測,奧運期間北京城市與場館地區(包含奧運村、辦公區、比賽場館)的廢棄物日發生總量約為1.12萬噸,17日(奧運會期間)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19萬噸,30日(包含殘奧會期間)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34萬噸,60日(包含賽前準備和賽后整理時間)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67萬噸。其中北京城市的廢棄物日發生量約為1.10萬噸,場館地區的廢棄物日發生量約為0.0214萬噸;奧運期間(17日)北京城市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18.7萬噸,場館地區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0.39萬噸;奧運期間(30日)北京城市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33萬噸,場館地區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0.5萬噸;奧運期間(60日)北京城市的廢棄物發生量約為66萬噸[3]。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度的,對廢棄物的可容納量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其目標容量和自凈能力,就會導致負擔過重和環境問題。那么如何盡量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排放,促進資源化與再利用,保證經濟與環境的永久性和持續性,追求最佳生態綜合效益,以力求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三贏”,是北京奧運物流面臨挑戰的焦點之一。
3.2物流信息化程度和技術水平不高目前北京物流系統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在北京市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信息化程度低。物流系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采購管理(MRP)和企業資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軟件的應用水平較低,不能進行實時跟蹤和控制;技術手段還比較落后,大多處于手工操作水平,限制了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據奧組委預測,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匯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0名運動員及代表團成員,20000名記者,7000名贊助商,1800名各級官員以及眾多的志愿者,此外,現場觀眾預計將達到20萬人。奧運會期間還需要使用器材超過120萬件。從預測可知,北京奧運物流的工作量有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僅僅依靠我國傳統的物流手段難以將每個人、每件東西都在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地點匯集起來,必須提高物流系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3.3物流系統構筑不合理目前北京市有各種公路貨站、貨場、裝卸點6000余個,途中鐵道貨站有將近80個,鐵道專用線連接的工廠貨站、貨場、倉庫有幾百個,鐵路、公路、商務等部門都擁有各自的物流體系,各物流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缺乏系統規劃,物流系統構筑不合理。鐵路貨站、環城鐵路圈更接近于城市,而環城的公路主要樞紐在鐵路圈之外,由這些公路樞紐對城市貨物進行集散,都要越過鐵路圈,形成了連續不斷的不合理運輸,無法滿足奧運會對物流速度的要求,與奧運物流高效率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3.4北京交通問題的壓力北京的交通狀況直接影響著奧運物流的暢通與否。北京人口1465萬(僅北京站每天的人流量就達到26萬),機動車212萬輛,如此龐大的車流、人流使得北京交通嚴重擁堵,機動車行駛速度緩慢。據資料顯示,市區干道高峰期的平均時速為12公里左右,最低時速不到7公里,約40%的北京人上班需花費1小時以上。[4]在堵車的狀態下,汽車排除有害物濃度比正常行駛時高出5-6倍,環境污染嚴重。這些都是當今北京交通運輸的“瓶頸”,如不盡快解決,必然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物流的“瓶頸”。
4實現“綠色物流、科技物流、人文物流”的策略
面對2008年奧運會,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主題,把《2008年北京奧運行動計劃》中物流工作的總體目標與北京市物流系統規劃及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綠色物流、科技物流、人文物流”,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4.1制定科學合理的奧運物流系統規劃,完善物流管理奧運物流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要合理有效地組織和管理奧運物流,首先要進行奧運物流系統規劃。政府作為奧運物流產業發展整體規劃的制定者,應根據城市的物流服務水平現狀、奧運物流的需求、主辦城市的經濟發展目標等基礎條件進行規劃,改變各物流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狀。當然在規劃過程中,要考慮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環境的持續容納能力、自然的持續緩沖能力,使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社會得以穩定,自然得以平衡。北京奧運物流系統規劃將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提供物流管理決策及技術支持,為實現北京2008奧運會前后高效、快捷、安全、準確、網絡化的物流服務目標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