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護理方法論文
作者:田永霞 單位:朔州市朔城區第二人民醫院
腹腔鏡的出現是醫學上的一大進步,我院自2007年開展腹腔鏡手術以來,大部分經典的婦科剖腹手術已被腹腔鏡手術所取代。我科將舒適護理[1]應用于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180例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年齡最大62歲,最小17歲,平均年齡(39.8±1.3)歲;其中輸卵管妊娠49例,卵巢腫瘤101例,子宮肌瘤21例,其他9例。將180例準備行腹腔鏡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舒適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各90例,2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手術方法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1.2.1病房管理舒適護理組適當美化病室的環境,紫外線定期消毒,床鋪整潔干凈,室內空氣清新,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病房的一切設備放置穩妥、整齊,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常規護理組病室環境以干凈為主即可。
1.2.2患者入院后的心理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組患者入院后護士面帶笑容,態度和藹,熱情接待,創造融洽、平等的交談氣氛。介紹主管醫師與護士,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病房環境,通過交談,讓患者產生親切感、被尊重感、信賴感及安全感,以取得患者在今后治療中的配合。常規護理組將患者送入病房只進行簡單的告知。
1.2.3患者手術前的心理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組責任護士在護士長的帶領下,要再次創造融洽的交談氣氛,目的是解除患者對手術效果的擔憂、對家庭和醫療費用的擔憂。用通俗易懂的指導性語言做好病情介紹,說明手術與麻醉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向患者耐心細致地說明腹腔鏡手術的優缺點、手術的時間、進程及疾病的預后,幫助患者減輕或消除對手術與麻醉的恐懼感與焦慮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患者,要委婉地向其闡述生命的重要性,讓患者具備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狀態。常規護理組只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
1.2.4患者手術前的舒適護理操作術前的準備在婦產科來說多為陰道與腸道的準備,舒適護理組在操作中與患者親切交流,講明此項操作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操作時動作輕柔,同時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操作帶來的不適,并注意隱私的保護,以取得患者理解、配合,關心、體貼患者,體現人文關懷。常規護理組以操作為主。
1.2.5患者手術后的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組術后給予吸氧6h,以加速腹腔鏡手術后殘留于腹腔的CO2吸收,減少其引起的肋間及肩部牽拉痛;術后6h內協助患者翻身4~5次,6h后鼓勵患者自動翻身;勤觀察穿刺孔有無出血,并及時更換敷料;盡早拔除尿管,以免尿管保留時間過長引起膀胱刺激;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做好會陰部的護理。腹腔鏡手術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時及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術后進食囑少量多餐,減輕胃脹等不適。對照組同樣采取上述方法護理。
1.2.6提倡家人陪護的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組患者住院期間,要留家人陪護,并鼓勵親戚、同事和朋友等定期探視,以獲得他們的關懷和體貼,充分發揮家庭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消除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常規護理組患者可自由選擇。
1.2.7滿足患者的宗教信仰舒適護理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的自由,不取笑,不予干涉,充分滿足患者的精神寄托。
1.3效果判斷出院時調查患者對護士的服務態度、病區環境、醫療技術水平、護士長對患者的關心等幾方面的意見,以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三方面是否感到舒適為觀察指標。滿意:患者自述內心無不適,感覺良好,身心愉悅。較滿意:內心稍有不適,感覺較良好,身心較愉悅。不滿意:自述內心不適,感覺一般,身心不舒服。
1.4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高,人們不僅僅要求身體舒適,心情也要愉悅,體現了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生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通過我們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90例實施的舒適護理,體現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舒適護理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護患關系,而且護理人員將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貫穿于整個護理活動的始終,滲透到每一個護理行為中,使患者在疾病面前具備健康的心理、穩定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滿足了患者舒適與安全的需要,促進了患者的早日康復,使患者生理、社會、心理上均達到愉悅的狀態[2]。故而我們在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要將舒適護理更好地應用到護理行為當中,以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拓展護理專業的實踐范圍,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