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倫理學論文
作者:周湘濤 單位:遼寧醫學院
醫學倫理學是醫學院校醫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有利于醫學生在校期間加強道德修養,增強職業道德觀念,為醫學生成為合格醫學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醫學倫理學教育,探索更好的醫學倫理學教學的模式與方法,使醫學倫理學教學收到好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醫學倫理學課堂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醫學倫理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視頻教學法、討論式等,這些方法在醫倫課教學中為傳授醫學倫理學知識、解決醫倫困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些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1.課堂教學形式、教學環節單一。目前國內醫學倫理學教學多是以開設醫學倫理學課堂教學為主,且課堂教學一般采取的是單純由教師講授的方法。這種“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存在顯著的缺陷:一是這種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說理性的,過分地重視醫學倫理學的理論性、系統性與知識性。二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受到抑制。這些原因導致我國目前的醫學倫理學教學目標單一,引發了學生逆反心理。為此,我們必須根據醫學倫理學課程的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2.案例教學法應用不夠生動。有的學校倫理學教學主要采用“概念解釋+案例描述”的形式,大部分學時數都用理論講解倫理學原理、原則和規范,少部分學時講解案例分析,案例教學只是作為說明倫理原則和規范的手段,這樣的教學方式雖可以提高倫理內容的可接受性,但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法能清晰地把教學內容通過舉例闡述出來,能把課本中的理論同老師的講解結合起來,給學生啟示和提示,但終究還是有些枯燥乏味,不夠生動;通過課件展示的文字化案例若文字較多,學生容易看不下去,文字不夠生動,不夠直觀形象,學生缺乏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因而不易理解,不易引起學生共鳴。
3.學生課堂參與不足。教學是個互動的過程,在《醫學倫理學》的教學中,教師對課程講授較為重視,對啟發學生、發揮學生主體性重視不夠,而部分學生認為醫學倫理學又不是考試課不那么重要,所以部分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的學習不予重視,參與課堂討論互動的熱情也不高。加之本學科理論性較強,致使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的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
4.視頻教學有待改進。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電化教學手段也開始進一步發展并逐漸普及至大學教育的每一個課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成為新一輪教改的主角。但醫學倫理學的課件制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師本身對計算機軟件的熟悉和應用能力有限,醫學倫理學方面的可供利用的影音資料有限。因此,醫學倫理學的課件制作仍然以PowerPoint(電子幻燈片)為主,素材也主要是文字和報刊資料,形式較為單一,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對醫學倫理學教學形式優化的思考
1.對案例教學形式改進的思考。一是精選案例。案例要典型、新穎,與理論知識聯系要多。通過了解本校08級部分學生的意向表明,學生更加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準備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能拓展學生知識面又易引起學生關注、能吸引學生的真實具體的案例。案例要典型、新穎,內容豐富與理論知識聯系的多,以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上所講的理論知識,在加深對醫學倫理理論知識認知的同時還有可能使學生了解一些醫療專業有關情況和其他課外信息。二是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課堂不能離開學生,在結合案例的同時,應提出適宜的問題與學生互動。學生參與案例分析討論激發學生對案例的思考,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想象力,使學生對課堂教學中所學知識更感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領悟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三是學生討論后老師講解案例。對于案例,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分析,然后教師進行講解,會加深同學印象,增強教學效果。而直接由老師講案例不利于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學方式顯得死板、枯燥乏味,因而教師可在學生了解案例后稍加提示,讓學生參與討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2.對視頻教學形式改進的思考。為豐富課堂教學環節,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以視頻、動漫、圖片等資料為載體進行教學。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和感染力,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里以視頻教學形式為例,談談對視頻教學形式改進的思考。一是做好視頻資料的選擇。視頻資料最好多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視頻、新穎的熱點視頻、病例視頻,或讓學生多看一些相關影片或新聞、真實的故事、電視劇等有趣的或感人的視頻,視頻要有針對性,選材要具有現實意義,要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有實際聯系的,結合學生周圍實際,能引起學生共鳴,能引起學生興趣,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大學生的未來生活有所幫助的,有教育意義的。二是播放視頻資料的時間安排要適當。課堂上要多應用視頻資料等現代教學手段,但也應以書本教育為主。視頻應短小精悍,不要太長。在時間安排上,可以在上課一開始即切入案例或視頻,這樣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易于讓學生抓住本次課的要點;也可以邊看邊講解,看一部分,講解一部分,而不一定要全部播完再講,這樣有利于維護學生聽課興奮閾值或邊看邊讓學生討論,可隨時停止,隨時再觀看、再討論。三是適當安排學生討論的時間。學生建議看完視頻資料應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待談完學生的看法后,老師再進行講解,以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好的視頻資料大多數同學看完之后會比較興奮,他們會有一些感受和想法需要表達和交流,這時讓學生發言也許并不難,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機會讓大家進行討論、交流,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案例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再加上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可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間的討論及師生間的互動,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