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工作論文
作者:黃承香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
隨著醫療糾紛日益增多,醫患關系逐漸緊張,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者的需求與日俱增。醫務社會工作是指在醫療衛生機構中,解決病人和家屬心理、社會問題的社會服務,突出特點是服務對象和工作范圍已超出醫院和臨床醫療的醫學范圍,反映世人健康觀念的不斷變化。國內學者對加強培養相應的醫務社會工作(以下稱為醫務社工)人才做出了一些研究,其中專業的實務實習是被國內人士認可的有效途徑之一。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獻調查、SWOT分析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力求系統、客觀的描述國內外醫務社工人才培養中實習模式的輪廓。
一、港臺地區及內陸醫務社工實習的借鑒
(一)香港、臺灣地區醫務社工實習
港臺地區對于社工專業畢業生都有600-800小時的實習時間要求。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實習采取的方式均是集中式與并進式的形式。香港地區的醫務社會工作培養模式是通才教育的模式,學生是在學習了一些社工理論、技巧、心理學等通用知識之后,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主修醫務社會工作課程,通過在醫療機構實習,達到醫務社工專業化、職業化的目的。臺灣地區醫務社工人才的培養依托在醫學院里,通過整合醫學院里的各種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教學資源,培養專門面向健康領域里的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這種培養模式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增長在健康領域這一特定方面的專業能力,為自身確立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并勝任醫務社會工作。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某一領域里的專長已經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在實際工作中,也會遇到瓶頸和其他困難。
(二)內地醫務社工實習
從實習時間上看,內地醫務社工實習的方式也是采取集中式與并進式這兩種形式。從督導方式上看,實習方式有以機構為中心的模式,學院式實習模式以及機構和學院想結合的模式。國內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如:山西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齊齊哈爾醫學院等)相繼開設了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學校也都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要求,實行社工實習時間達到14-16周,即560-640小時。很多高校對碩士研究生實習時間的要求一般會達到600-800小時,對本科是社會學或者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要求實習600小時,非相關專業的學生要求是800小時。國內的醫務社工培養人數不斷增加,但是接收醫務實習的機構少,達不到醫務實習的目標。
二、華中地區醫務社會工作實習現狀及SWOT分析
(一)華中地區醫務社會工作實習現狀
2010年,華中地區XXH大學社會學院與HH醫院合作建立省內第一個醫務社工實踐基地,該實習基地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的病患以及醫務人員。實習基地的建立,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華中地區醫務社會工作實習SWOT分析
1.優勢(1)有穩定的實習單位以及優惠的政策支持。在HH醫院設立的XXH大學醫務社工實踐基地是學校和醫院在各有需求的情況下設立的,學校方面在政策上、資金上的傾斜性支持,醫院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場所、實習對象以及相應的資金支持,這些條件可以保證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正常開展。(2)實習人員充足。數量上,實習的人員以研一的學生為主,本科生和研二的學生為輔,男生11人,女生26人,人員具體構成如下:2.劣勢(1)實習督導時間不夠。在實習過程中,督導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半小時,即平均6分鐘/人。相對于內地的廈門學校平均每人半個小時差距很大。這一次學校社會工作小組的成員共有16人,同樣是每兩人為一小組。督導針對每一小組的不同情況采取個別會談的方式,每組的會談的時間大約在一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分配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合理的。(2)評估的方式不夠科學,激勵學生實習相關條例有待完善。學校沒有形成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估標準,同時實習機構沒有相應的評估體系。
3.機會
(1)醫院的需求。醫療環境的復雜化,加上媒體的傾斜性宣傳而產生的輿論壓力,給廣大醫務人員帶來了許多心理壓力和負擔,容易出現工作倦怠。而過度的職業倦怠,又會降低醫務人員的工作成就感以及對待病人的熱情,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激化醫患矛盾,導致惡性循環。此時,醫務社會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緩解醫患矛盾,避免惡性循環。(2)社會工作職業化及政策支持。2008年6月,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正式舉行,這意味著我國社會工作人才評價制度建設正式進入了實質性階段。2011年11月8日,中央組織部、民政部等18部委最新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這些政策既為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實踐平臺,也為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政策指導與保障。(3)與港臺合作、交流的進一步加強。醫務社會工作在港臺地區發展成熟,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當前,許多開設高校校已經開始和國外的院校交流、合作辦學。如福建醫科大學自2002年開設醫務社會工作專業起,每年均與香港中文大學、瑞典韋克舍大學等交流,并派送學生、年青教師去學習、進修等。
4.挑戰
(1)醫務社工尚未得到社會以及患者的普遍認可。整個宏觀環境對于社工這個新事物都是陌生的,社工里面的醫務社工亦是面臨這樣的困境。有些醫生和護士不清楚社工的具體工作,也不知道醫務社工的價值。因此,醫務社工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和醫務工作人員及患者宣傳醫務社工。(2)學生無醫學知識背景。沒有醫學專業的高等院校醫務社工的在培養醫務社工的過程中會缺失醫學知識的傳授,這是醫務社工在實習過程常常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而國內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如:山西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齊齊哈爾醫學院等)相繼開設了醫務社會工作專業。這些開設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高等醫學院校可以依托本校現有醫學方面專業的辦學資源,培養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三、醫務社工實習模式的改革建議
(一)改善實習環境,提高醫務社工知名度
構建一個良好的實習模式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學院外的因素有醫務社工在實習單位的知名度等。提高醫務實務社工知名度的途徑有:(1)組織學院領導教師到醫院開展有關社工地位作用等的講座,讓醫務人員明白社工是他們的專業幫手。(2)拍攝編輯相關的視頻,在醫院公共場合的電視循環播放擴大宣傳力度;(3)在值班板上添加一項:值班社工。
(二)構建學習型實習團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