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特殊教育論文
作者:朱利蘭 單位:河南省開封市聾啞學校
特殊學校不僅要教學生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是要交給學生賴以生存發展的職業技能。在聾校中,服裝職業技術課是不可缺的教學內容,它是特殊教育的永恒主題。在服裝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適應社會,提高聾生的生存能力,是服裝教學中應該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依靠聾生的特點、創建開放式教學
課堂教學是服裝教學實踐活動的主要渠道,但服裝教學活動應超越課堂教學。我在教學中,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外,還將學生引向社會,走出校門與社會接觸,接觸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改革和紛雜變化的市場經濟過程。擴大學生與社會的交流接觸面,以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如:常常帶他們去不同規模的商店及布店,購買自已所需的布料及拉鍵、細扣、花邊等輔料,觀摩服裝的最行款式,讓他們入何購物、如何貨比三家、如何討價還價。放手學生與店主交流,進行現場教學,回到學校將自已所見的款式畫下來,自已購物的實況寫下來。這樣不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使他們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上。從課堂走向市場,從理論走向實踐。這樣聾啞學生可以在現實社會中學習到實際操作能力、交際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活本領,為學生將來“安生立命”自立于社會,并且成為殘而不廢,依靠自已的勞動技術或專長服務于社會的有用人才。
2采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激起興趣
聾生對于視覺形象非常敏感,鮮艷的色彩、獨特的造型、動態化的圖像等等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被逐漸引入課堂。多媒體融科技與藝術與一體,具有強大的圖文展示功能,能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程序性,操作方便,效果明顯,非常符合聾生的欣賞習慣和服裝欣賞課時。教學硬件設施的要求;而網絡則給聾生提供了豐富的服裝信息資源。聾生通上網查找資源,可以選擇自已感興趣的作品進行學習,也可在線和老師交流,請教師解惑答疑。網絡不僅傳遞了知識,還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情趣溝通的橋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調通學生的興趣,便被動為主動,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課件,用出示思考題的形式層層遞進,控制教學節奏,引導聾生觀察圖片或影像資料,談談他們個人對所出示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或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勢進行評議,教師也能及時針對他們的講解進行綜合講評。
3注重服裝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理論是實踐的前提,而實踐課擔負著“技”和“能”的雙重任務。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就不能學“技”。因此對學習一技的聾啞生,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要進行心理誘導,疏通心理障礙,要讓他們安心學習專業,就從親歷勞動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三“心”,即耐心、苦心、和恒心。如:在服裝工序練功時,就得需大量的布料,由于家庭和學校條件有限,所必備的材料都是取廢棄之衣物,課前要拆拆洗洗,課堂上要用其布料縫縫拆拆,拆拆縫縫,變廢為利。其中滲透的是耐心和苦心,假如要進行中山裝四只口袋的練功,則要多用心多動手,又經過縫縫拆拆,拆拆縫縫,針跡線距中摸索規律,得出經驗,變廢為寶。這里的每一針、每一線、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雙手的辛勞,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苦心,否則功夫不到家,制作不出合格的作品??傊谶@樣的實際操作中可以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能磨練出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勞動觀念。
4注重服裝教育和審美觀念的培養
服裝教育和審美觀念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服裝既是藝術的美又是心靈的美,藝術品集于更多的是心的感應,那麼教師就應該觸及他們的心靈,課內課外都是他們的貼心人。這就要從理論知識點;面到作品欣賞以及實際訓課的工序練功到成衣到成衣欣賞,都得深入到每一個學生指導說明,讓他們進行自我總結,發現自已作品的美,揚長避短,同時耐心地揣摩學生,聆聽他們的心聲,使得“細雨潤物”。因才雕琢挖掘其潛能,發現其閃光點,和自己的數學達成共識,使學生從內心感到生活處處都是美,美無處不在,自己所處環境的美。市場上五彩斑斕商品的美,為師的就要從生活課堂教學的細節觸及到每一處美引申開去,到周邊的事物中發現、審視、運用,無論色彩美、還是造型美,都是所學專業必不可少的美學知識,在引導學生發現、審視運用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學有所用,把服裝知識的共性和專業知識的個性有及地結合起來,制造有新意的作品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更是激烈競爭的世紀。迎接未來時代和社會的挑戰,不僅是正常人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殘疾人群體不得不面臨的挑戰。就特殊教育而言,只有培養和提高殘廢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把實踐能力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才能使他們有能力和信心直面現實,在生活中提高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