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廣告學論文
作者:龐濤 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廣告學專業是一門集合傳播、文學、管理、藝術、設計等多方面學科的交叉學科,在高校廣告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設計類課程必不可少,這類課程重點塑造學生在審美素質、廣告創意、設計表現、案例執行等方面的實踐能力。“交互”教學模式作為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在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等方面已得到了業內廣泛的認可和推行。本文擬從廣告專業教學特點出發,探索“交互”教學模式在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
一、“交互”模式探析
交互式教學是通過有結構的教學,以交互式啟發為主線,導學、助學、促學和自學相支撐,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方位、多層次的多向互動,充分展示出教學過程的情境性、創造性、和諧性和互動性。通過深化和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與學習有關的教學要素,調節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多主體的和諧氛圍,因此,這一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以“交互”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設計素質的動因分析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至少包括“授課、討論、考核、評價”四部分,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包括“調研、分析、執行、評估”四部分,這兩者看似沒有關系,但是在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傳統教學模式中強調教為主體,學為客體,主客分離,師生交流模式較單一。而“交互”教學模式強調解構這種固定的結構,力圖從單一師生互動擴展為師師、生生等多角度的立體模式。尤其在重實踐性的課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習效果。我們從廣告學專業學生設計類課程特點與學生專業素質角度出發,探索“交互”教學模式對學生設計素質提升的動因。
1.廣告學專業學生素質分析對比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進入廣告學專業的學生為普通文科生,他們具有文化基礎扎實、外語水平較高、學習踏實認真等優勢,其高中階段學習過程大多數較獨立且單一,屬于典型的應試教育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所關注的專業視野有限、創新能力不足,甚至沒有關注過相關學科領域。由于缺少美術基礎的訓練,在審美素質、反應能力、時代美感、表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結合他們的優勢,學生可以在經過系統的設計訓練后,與自我原有的知識體系作鏈接,形成開放式的理論結構與獨特的創意。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藝術靈感,在學習設計類課程上有一點抵觸情緒和自卑心理。要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活躍其藝術思維、打造全新的創意人才,并不能簡單套用藝術設計類培養模式,而是要結合廣告學專業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拓展訓練。所以,通過“交互”教學模式引導他們拓展廣告認識、開拓設計思維、掌握設計方法非常重要。
2.廣告學專業設計類課程特點分析國內大部分院校的廣告學培養方案以實踐課程與廣告理論課構成課程主體內容,設計類課程歸屬于實踐類課程,對比國內各所大學的廣告學專業培養方案,設計類課程大體上包括視覺傳達、電腦圖文設計、裝幀與出版、CI與品牌等多門課程,每門課程雖然在不同學校名稱不同,但是教學內容大同小異。總體上來看,設計類課程是在基本掌握了一定廣告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教學,秉承著從專業基礎向專業設計逐漸過渡的思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在不同課程階段,“交互”教學模式的介入方式。低年級設計基礎類的課程著重審美認知和技術能力的培養,意在為今后的專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構成類的課程主要研究形式美法則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它偏向于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掌握理性與感性結合的設計方法;電腦軟件課程主要學習設計軟件在廣告中的應用,它偏向于技術性的掌握;這一類課程可以結合啟發、分析、問答、互評等方式來調動學生感知設計形象,培養其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技術能力等。在高年級設計實踐類課程中,例如以廣告設計和電腦圖文操作作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是從審美認知到案例執行的跨躍,學生不僅要學會采用設計方法分析案例,還需要運用電腦等技術手段執行創意及表現。在這類課程中難度、廣度都較前一階段有很大提高,要求教師教會學生以更專業、更系統的視角來學習。
三、“交互”模式教學在廣告學設計類課程中的幾種應用
1.從頭腦風暴到創新思維———案例教學中的“交互”案例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單向傳授、被動接收的形式,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其角色定位是要引領案例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角色則扮演著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是一種互動的關系。這種模式更近似于廣告公司中創意總監與設計師之間的關系。通過參與案例教學,學生能結合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學習經驗從不同角度分析廣告案例,以不同的方式對同一問題發表見解,達到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在設計課程中,頭腦風暴法是應用比較多的教學方式,頭腦風暴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擴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結合“交互”教學的特點,設計了幾種不同的風暴模式:一種是“詞語接龍”,例如以某一廣告的核心訴求點為核心單詞,從某一同學開始,讓相鄰的同學一接一進行詞語接龍,教師通過筆記本與投影儀快速記錄學生的詞語,這一過程有點類似娛樂游戲中的“擊鼓傳花”。緊張而刺激的過程中,同學們的思路無拘無束,聯想出的詞語可謂百花齊放。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PPT中已呈現的詞語進行歸類、講解,并派生出專業的知識或概念。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加深對這一廣告訴求點的形象認識和創意升華。另一種是“點線面”,是以某一廣告為主題,5分鐘內每名同學在一張白紙上做思維擴散,頭腦風暴結束后,每名同學提10個有特征的單詞,由教師將其總結,并引導學生思路走向,讓學生突破思維的瓶頸,學會怎樣整理零散思維,形成完善合理的創意結構。在這過程中,學生心理從初期的畏懼和抵觸,到后期被一個活躍、可以相互影響的智慧團體所帶動,專業認知從零散化、碎片化進階為系統化、創新化。實踐證明,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