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初中政治論文
作者:沈蘇甜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湖塘橋初級中學
初中政治是一門關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科目,教學內容涉及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對社會上的一些行為和現象進行分析,分辨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初中政治學科教學不應是應試教育的附庸,而應該突破應試教學的圈子,將重點轉移到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上來。通過初中政治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社會認知能力的內涵
我們具有靈敏的感覺器官,對于生活和世界的認識,依賴于感覺和認知,當我們對世界有一個綜合而全面的認識后,才能做出適當的行為,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的生活。感覺和知覺的產生源于刺激物體對人身體上各種感官的作用,沒有能夠激起器官反映的物象,那我們的感覺和知覺也就無從談起。感覺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性認識,而認知就包含著理性認識的成分,認知能力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不僅認識到表象,同時拓展到事物的本質。因此感覺和認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一方面,認知是對事物深層寓意的把握,它要求我們通過語言的表述來將事物的本質和意義表達透徹,也就是一個全面的解釋的過程;另一方面,認識不是對事物的直觀映象的直接表達,而是要進行歸納和總結,經過種種加工的過程后再將事物的信息表達出來,認知的過程是認知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認知是一種思維活動,它以感覺到的事物狀態作為基礎,加上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最終實現認知的目的。認知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自然現象,二是社會現象。后者的認知就被稱為社會認知,社會認知包括的內容很多,例如對別人的心理、行為方式、動機意向等進行相應的預測和判定都屬于社會認知的范疇;同時對社會事件的反思和分析,也屬于這個范疇。社會認知的依據一方面靠社會的制度規范,另一方面靠社會的經驗,然后加上自身的主觀性分析,即有效的思維活動來完成。只有具備了社會認知能力,才能做出適當的社會行為。
初中政治學科是一門思想品德教育的科目,通過教學,讓學生知曉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能夠對社會上的一些行為和現象進行相應的分析,從而提高分辨善惡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心智還不成熟,對是非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強,會盲目模仿一些行為,給初中生的發展帶來一些阻礙,因此,通過初中政治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思維如今初中政治的考查方式仍然以考試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得不圍繞應試教育展開,這個度很難把握,有些教學就偏離了政治教育的根本,而以應試技巧和習題的演練為主,老師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知識點,以待考試中可以派上用場。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些政治知識能夠知道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分析實事情形,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因此,政治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首先需要具有認知的思維。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讓學生在一種民主的氛圍中認識政治學科的豐富內涵。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因此,學生認知思維的培養應該建立在發掘教材的基礎上,通過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能夠正確看待并分析社會現象,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從而使學生對社會事物有一個明確而逐漸深入的認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認知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政治教學中要注意情境的合理設置。
2.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這是一個極其宏觀的命題,因此,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本知識,應該向課外資源的方向拓展。初中政治教材,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政治知識,只是圍繞政治大綱要求設計的一個框架,枝葉的有效添加還需要老師多費心力,挖掘課本以外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從課外材料中汲取思想品德的養分,明辨是非,與他人友好相處,懂得人生和生命的真諦或者意義。拓展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師對課本教材中提及的思想政治事件進行適當的補充,以便使學生可以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因此能夠更容易的理解相關政策的制定,從而學會以全面的觀點看待社會現象,提高分析社會問題的縝密性;另一方面,要利用時事新聞,讓學生根據所學政治原理分析時事的決策,深入了解決策的緣由,學生會逐漸養成分析政治問題的習慣,關心社會上發生的家國大事,對社會的認知能力會逐步加強。
3.通過與政治相關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政治教學應該向開放性的空間轉變,不能再局限于室內的課堂,應該走出課堂,到社會上去體驗,即進行與政治相關的實踐活動。其中,歷史政治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像資料館都是進行政治實踐教學的良好去處。通過到這些場所的參觀和學習,學生能夠體驗到真實的政治背景,獲得真實的政治資料,能夠拓寬政治學習的視野,更好地認識社會發展中的政治大事件,體會其中包含的政治情感,比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能夠了解很多愛國人士的事跡,通過對這些事跡的認知,學生們會升騰起一種愛國的情感,能夠理性認識愛國主義的具體行徑,這也屬于社會認知能力的一方面。與政治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進行真實的體驗,社會的政治現象能夠直接刺激他們的認知思維,從而積極地進行分析和思考,提高社會認知能力。
三、總結
本文從以上兩大方面探討了初中政治學科教學中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首先詳細闡明了社會認知能力的內涵和意義,然后緊接著提出培養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有效策略,分別從三個方面展開探討。本文的論述有值得借鑒之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不完整之處,希望廣大的讀者朋友給予一定的修正建議,探索出更多的途徑,在政治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