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政治經濟學論文
作者:李本松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目前歐洲債務危機是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威脅,其將怎樣發展和演化現在還很難預料,這使世界經濟面臨著不確定性和再次危機的風險性。歐債危機自爆發以來,各方都在反思和分析這場危機,同時也在努力采取措施試圖拯救危機,但是歐債危機反倒越演越烈,并形成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全面綜合性危機。這一方面說明這場危機的復雜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也說明需要改變對危機進行反思的視角和方法,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本文就是立足于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當前日益肆虐的歐債危機,希望能給人們提供認識歐債危機的另外的視角和啟示。
一、歐債危機:金融危機的繼續和當前形式
歐債危機是發生在歐洲部分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是歐洲主權國家以國家主權為信用擔保對外借債或者發行債券,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如期償還債務或政府無力償還,由此導致不能到期如約償還債務造成的違約失信的危機,這也是主權信用危機。早在2008年10月,北歐小國冰島的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其后是中東歐國家。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標普、穆迪和惠譽分別下調希臘的主權債務評級,標志著希臘開始陷入主權債務危機之中。此后危機越演越烈,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多個國家也陷入危機,歐債危機全面爆發。這次歐債危機是由美國2007年8月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隨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和向全球蔓延,國際金融危機的危害日漸加深和危機的全面展開,這引起了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并最終導致歐洲多國陷入債務危機。從歐債危機的發展和蔓延的歷程來看,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因金融危機導致主權債務危機發生,這些國家有:冰島、希臘等國。在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下調希臘主權評級:12月8日,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12月16日,標準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這標志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正式開始。第二階段是歐債危機的擴散。受金融危機影響,愛爾蘭的銀行業壓力測試表明救助需要龐大資金,這就導致了愛爾蘭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愛爾蘭不得不接受歐盟和IMF850億歐元救助金。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深入,在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葡萄牙成為第三個要求歐盟救助的國家。歐債危機從希臘蔓延到愛爾蘭、葡萄牙,這也使危機呈現出擴散趨勢。第三階段是歐債危機的全面爆發。由于歐債危機形勢持續惡化,歐債危機又蔓延到了西班牙、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國家,這使歐債危機由歐洲邊緣向核心蔓延,這也使危機的規模擴大了。考察歐債危機的傳播路徑來看,從希臘這一點到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然后再到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這樣危機蔓延近乎歐洲一周的過程中從歐洲的邊緣擴散到核心區域。這個過程始終是因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推動的,是金融危機深化和擴散的結果,所以,當前的歐債危機就是金融危機進一步的展開和釋放,是金融危機的繼續和當前的發展形式。盡管當前世界已步入后金融危機時代,但是金融危機并沒有結束,只是轉變了形式———歐債危機。
二、歐債危機已引發歐洲全面綜合性危機
當前歐債危機已經引發了歐洲的全面危機:經濟、政治、社會和信心危機,這是綜合性危機,這種綜合性危機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之病的大爆發。
第一,歐債危機引發的經濟方面的危機表現為:信用債務危機、銀行業危機、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復蘇艱難等方面。歐債危機作為信用危機會導致銀行業的危機。自從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3年間歐洲金融系統的風險從未真正消除,只不過在不斷轉移罷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初,政府為了避免本國銀行業的崩潰導致經濟形勢在危機中惡化,主動把銀行業的危機承擔了,這使經濟實力弱和自身生產能力與“消化”危機能力弱的國家釀成主權債務危機。當前,歐洲銀行持有大量歐債危機國家的國債,加上債務危機久拖不決,危機有重新傳導回銀行業的危險。作為這種危險的一個典型,比利時首相伊夫•萊特姆2011年10月4日晚宣布拆分法國和比利時合資銀行德克夏銀行集團,德克夏成為在歐洲債務危機中倒下的第一家銀行。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和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歐洲多國經濟下滑、債臺高筑,這也使歐洲經濟、甚至是世界經濟充滿著不確定性。最重要的是作為歐洲發動機和歐元區核心的德國調低了2012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的預期,這使歐債危機的前景更加堪憂。
第二,歐債危機引起政治方面的危機表現為:政局不穩、政府更替、歐盟面臨分裂、歐元區面臨解體的危險。受歐債危機的影響,陷入歐債危機的國家政局不穩、政府更替、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高漲。2011年1月,上任僅兩年的愛爾蘭總理考恩成為歐盟首個因債務危機下臺的領導人。為應對債務危機,葡萄牙總統卡瓦科•席爾瓦3月底決定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社會黨在6月5日的選舉中失利,時任葡萄牙總理的蘇格拉底辭職。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政府在兩年的時間里推出了至少7輪緊縮措施,并且接受多輪救助后形勢依舊惡化,當地時間11月9日晚,總理帕潘德里歐宣布辭職。因債務危機等原因,從政17年的意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11月12日遞交辭呈,正式辭職。因歐債危機持續發展,西班牙提前4個月舉行大選,薩帕特羅宣布放棄參選,反對黨人民黨在11月22日的大選中毫無懸念地獲得壓倒性勝利,該黨主席馬里亞諾•拉霍伊出任新首相。至此,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遭遇歐債危機打擊的愛爾蘭、葡萄牙、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歐洲五國都實現了政府更迭。歐債危機是緊接金融危機之后給民眾造成了極大困難的又一場危機,民眾不滿情緒非常高漲,爆發了多次游行示威抗議活動。歐債危機也使歐盟和歐元區的矛盾在不斷的擴大,甚至有分裂的危險。這主要表現為:27個成員國的歐盟內部存在著歐元區與非歐元區國家之間的矛盾,這其中以英國最為代表,非歐元區的英國擔心歐盟被歐元區國家主宰被邊緣化。在17個成員國構成的歐元區內部也存在矛盾,例如,歐元區核心國法、德之間在危機解決方案、誰充當“提款機”等問題上也存在著矛盾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