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家庭護理論文
作者:程恒金 方素潔 周慧潔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解病人生活質量采用呼吸系統疾病生活質量評估表[3],包括軀體癥狀、自理能力、心理狀況和社會關系4個維度。軀體癥狀包括咳嗽、咳痰、胸痛、胸悶和氣急等,每項分為“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等級;自理能力包括洗澡、理發、吃飯、排便等,每項分為“獨立完成、尚能獨立完成、需人幫助和完全無法做”4個等級;心理狀況包括孤獨、害怕和沒信心,每項分為“沒有、較少、較多和很多”4個等級;社會關系包括關系融洽、容易交流、關心家庭和樂意幫助別人等,每項分為“能夠、較能夠、一般和不能夠”4個等級。每項等級依次賦1分、2分、3分、4分。各項指標評分均采取低優原則,即評分越低,指標評價越優。入院第1天征得病人知情同意后,由經過培訓的護士進行面對面開放式問卷調查。
住院期間干預措施根據調查結果,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強化下述護理。①講座:成立農民肺治療康復指導小組,小組人員經過專門訓練,于病人住院第1周舉辦2次集體講座,由醫生或護士系統講解農民肺的有關知識及護理干預的內容,每次40min~50min同時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辦墻報以強化效果。②呼吸操訓練:包括深呼吸、擴胸、彎腰、下蹲和四肢活動等相結合的各種體操運動,分為臥、坐、立位體操,原則先從臥位體操開始,熟練掌握后按順序轉移到坐位及立位。③營養指導:指導病人家屬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營養,宜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限制產氣食物(如牛奶、大豆等)的攝入,多食高蛋白、高纖維素的瘦肉、魚、蛋和新鮮蔬菜等。④心理支持:經常與病人交談,告知病人情緒變化與疾病的治療和轉歸密切相關,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⑤勸導戒煙: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疾病的成因及吸煙的影響,并介紹一些成功的戒煙個案,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及家屬的鼓勵和支持。與病人共同制訂個性化的戒煙計劃,明確目標。
出院后家庭護理干預出院時評估病人對農民肺疾病知識及呼吸操的掌握情況,對未達標者,由專職護士講解與示教,直至病人完全掌握。囑病人自行堅持鍛煉,于出院1個月、3個月、6個月電話隨訪,咨詢鍛煉情況,給予相關指導,預約病人定期回院復查。
①心理干預:耐心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問題,消除病人的焦慮情緒,疏導病人的不良心態,使其能輕松愉快,鼓勵病人參加社交活動,促進病人家屬的親情感。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關心、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有所依靠,自己的病情有人重視,自己的需求有人滿足,在精神上給予強而有力的支持。這也是進行心理、情緒干預的基礎,充分尊重、同情、理解、信任病人,以積極、樂觀、開朗的情緒和愛心去感染他們,消除負性心理和不良情感,關心生活起居,了解其需求,制訂預后康復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疏導工作,給病人提供表達不良情緒的機會,以正性情緒去克服負性情緒,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②健康教育干預:農民肺病人的工作環境復雜多樣,需要針對不同的農民肺病人的工作環境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抗原的繼續接觸。對養殖戶,飼料草或柴草充分曬干后堆貯,并做好防雨、防雪、防霉變措施。在播曬或動用飼草、柴草時應站在上風向,戴多層紗布的濕口罩,做好個人衛生安全防護,可減少孢子的吸入。如一旦出現癥狀,應馬上脫離有霉草、谷塵等過敏源的環境,及時吸氧;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免疫抑制,以減輕癥狀。對大棚戶,患病者因從事大棚種植蔬菜、草莓、菌類、花卉等農作物,應加強防護措施,如使用有效的防塵口罩、帽子、面罩和空氣過濾器,改善工作環境的通風條件,光照等,防塵、防霉,間斷作業。對從事食、飼料機電加工的操作人員備上一頂防塵帽,常年備有防塵口罩,操作人員上風喂料等。從事糧飼料加工人員加大輪換班次,減少連續霉塵吸入人體。一旦發生農民肺后,應立即脫離現場,遵醫囑服用抗過敏藥。對皮革制造者,倉庫、生產車間加強衛生管理,原料離地的存放,操作人員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在車間內強制對流通風,降低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保持干燥環境。
③調查病人生活同一環境因素的其他人的情況:與病人生活同一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如平時經常感冒,發熱、咳嗽的農民,則需要考慮是否患農民肺的可能性,同時做好這些人員的防護工作。
評價方法出院6個月時由康復小組成員于病人來院復查時發放生活質量評估表對病人實行面對面調查,當時填寫,當場收回。發出問卷48份,均有效收回。比較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農民肺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慢性過程,由于通氣功能受損,致使病人的活動耐力下降,反復感染使其經常進行藥物治療,在心理上產生抑郁、焦慮、悲觀情緒,不能進行適合他們年齡和經濟地位的社會交往,生活質量明顯下降[4-6]。目前臨床上多滿足于對病人急性期的治療,而對緩解期出院后的康復治療缺乏重視。我院對本組48例病人自入院起即實施戒煙教育、心理支持、呼吸操訓練和營養指導等干預,出院后繼續給予疾病護理指導、作業環境程序指導,調動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共同應對疾病,使病人的咳嗽、氣短、胸悶癥狀顯著改善。另外正確持續的家庭護理干預,鞏固了病人及家屬已掌握的疾病知識和自護技能,防護措施得以強化,確保定期復診,以動態了解疾病轉歸和康復效果,有利于增強病人康復信心和改善負性情緒。出院后病人及其家屬重視改善環境通風條件,改善作業環境和作業方式亦對緩解病人的癥狀十分有益。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6個月病人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均P<0.01)。提示,家庭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農民肺病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