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哲學類論文
本文作者:陳丹 單位: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問題分析
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剛我們談到了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然我們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門實踐哲學具有其特性,那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無非是脫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些獨特的性質,違背了馬克思的本意,從而再將這種理論認識付諸于實踐,遇到的一系實踐方面的難題。在今天的中國哲學界有這樣一個共識,這就是都感到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非改不可的問題。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到底是哪里有問題、有些什么問題呢?在過去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的討論中,人們談到了不少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教材問題,即幾百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材“千書一面”、體系僵化、空洞說教;二是教學內容問題,也就是人們所批評的“眾口一詞”、“陳舊過時”、“講壇哲學”大大落后于“論壇哲學”等等;三是教學方法問題,其主要表現是僵化死板,不注意教學藝術,不重視講清道理等等。應該說,人們的這些批評都是對的。但是,我認為,這些并不是最根本的問題,而只是上面所說的整個當代中國哲學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的具體表現。[1]
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所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或者說整個當代中國哲學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我看來,究其根源,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具有的特性———實踐性,的認識方法和程度的不同所致,正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運用的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不同,以至于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路徑也有所不同,相應的大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方法也會千差萬別,那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實踐,不言而喻,其實踐的結果肯定也會千差萬別,所以說,就歸根結底的程度而言,馬克思斯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可以歸結為大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讀方法不同所致,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就好比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比作那扇門的話,要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扇門,就必須用專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把鑰匙來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扇大門;如若不然,各種鑰匙都來來開這扇大門,肯定不會有稱心如意的結果的,或者說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大門的方法不對,不是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理論,而是用各種方法,踢得、揣的或者用斧頭砍得起這扇門,雖然門是被打開了,可用這些錯誤的方法打開的這扇門也畢竟殘破不堪或者千瘡百孔。
不難看出,從哲學的最高意義和層面來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不能僅僅對存在與社會中的簡單事實和表相出發,來尋找解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要學會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和視角來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源頭來解決問題,要具有哲學的終極意義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考察同樣如此,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方法直接決定了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方法,不同的方法導致不同的實踐結果,正是如此,同樣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相關教育,大家準備的是同樣一本教科書和相同的教學大綱,可是,結果卻全然不同,有的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收益頗豐;而有些學生卻高呼馬克思主義哲學陳舊過時,這種現象,不能僅靠對教育主體即教師的統一管理和培訓來解決,而是要同一源頭上的東西,就是統一:大家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扇智慧之門的鑰匙———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方法(實踐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邏輯),源頭上統一了,每個教育主體雖存在個別差異,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教育不會存在重大錯誤等等,這就好比:雖然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折扇智慧之門的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主體)不同,但是,他們手里拿的都是一把鑰匙(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即實踐的思維方式和邏輯),如此一來,縱然人們開門的動作不同,但結果一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門被成功開啟了。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法的探討
同樣是就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考察,不同的理論路徑導致不同的實踐結果,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考察和解決,一定要堅持“源頭”考察的方法和路徑,就是堅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獨特視角(實踐的理論本性)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門的“專屬鑰匙”(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邏輯)來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的路徑是雖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主體存在差別,可無非是不同人拿著“同一把鑰匙”(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思維方式和邏輯)來開門,其結果是門開了;如若不然,不同的人拿著“不同的鑰匙”(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的解讀方法)來開通一扇門,必然會死路一條。所以,在馬克思主義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尋找到正確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既然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就應該運用一些方法來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專屬鑰匙(實踐的思維方式和實踐邏輯)以此來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方法,正如:鑰匙找對了,門自然就好開了。那么什么是專屬于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的實踐方法論呢?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實踐哲學,實踐哲學本身就是一種辯證法,對任何事物的考察都應該具體的歷史的考察,因為我們所認識和把握的事物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對廣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過程中,有包含著一系列小的過程,因為人們認識和把握事物,尤其是具體事物還需要一個過程。
第一,要從理論上來全面認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實踐哲學的實踐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根植于西方哲學的沃土上,卻超于了以往任何一種哲學的影響力,那么這門哲學的與眾不同的超越點,或者說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的重要原因在于馬克思的哲學是一門實踐哲學,作為一門實踐哲學,把時間引入其中,就突出強調了實踐主體和實踐客體的重要地位和相互作用,更具有全面性從而彰顯時代性。在《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中,馬克思首先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直觀的方面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義者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2]要從實踐去理解,何為從實踐去理解,就是克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缺陷,對對象的考察要介入實踐主體和實踐客體兩個方面的因素,從而克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各執一端算造成不合乎主觀或客觀的實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