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急診搶救論文
作者:張曉衛 單位:沈陽軍區總醫院急診科
急救護理的著眼點應視安全第一優先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為將安全第一優先整合到每一個單元,注入到每一項操作規范之中,并付諸于每天的工作實踐中。安全文化將文化的所有內涵向以安全為目的的方向推進,構成全科的統一行為。急診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點是病因尚未明確,搶救時多以一種重癥危象為首發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因此搶救患者死亡危險性高。這就要求急診護士對重危患者能夠做到快速評估病情,果斷決策,因人因時因病不同,分秒必爭地搶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應視護理安全為護理工作的命脈,一切搶救工作如果沒有安全保障,即為100×0=0。急診工作隨機性、時限性強,急診搶救患者就診有一定的逆時間性。晚間小夜班往往是就診高峰,急診護士尤其搶救室護士一定在認真工作的同時,注意護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時間內進行繁重、緊張的搶救工作和技術操作,又要承擔護理工作責任。我們在急診護理技術上視安全為先,提出細致嚴謹,求實慎獨。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搶救上。用熟練準確的操作和急診搶救技能,盡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時刻將安全擺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搶救風險,保證護理安全,增強護理人員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強化內涵建設,實行科學管理科室安全管理實行科學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必須強化內涵建設,堅持科學管理。科室為危重癥搶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搶救制度、查對制度、轉送危重癥制度、搶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護士嚴格遵守,并隨著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隨時修訂以持續改進。規章制度帶有強制性,是提高各級人員事業心、責任心,增強團隊凝聚力,預防各種事故、差錯、矛盾發生的保障。制度建設內涵帶有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是護理搶救工作的安全設計。科室團隊組成安全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教育全體護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們通過制度來規范搶救工作,也通過制度文化保障全體護士對制度的自覺遵守,以雙重作用來保證制度的執行力。
強化管理功能,實施系統管理急診搶救是多人協作的群體勞動,科室醫護之間、護護之間、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與交流互動是護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環節,這種良性互動交流應該是經常的、自覺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的。急診搶救中高風險服務還有著許多不確定性。如單位時間內來多個搶救患者造成急診環境擁堵,使搶救資源嚴重缺乏帶來的安全隱患;成批傷員造成的患者身份識別困難等。需要當班護士對各個環節的協調性、各項制度的統一性、搶救安排的科學性、搶救過程的嚴肅性做到系統實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動權。如患者身份識別我們采取至少兩種以上方式進行核對;對昏迷患者、有溝通障礙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屬參與核對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標識、各種管道的清晰標記、復蘇設施及藥品的完好與便利、急救技術的靈活應用、緊急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醫院感染的預防等每個環節均有系統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從環境設施的規范及完備、護理技能、問題的妥善處理和解決,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從而保證患者搶救過程中的安全。
強化責任意識,實施量化管理急診科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搶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搶救物品發生故障,不能形成搶救功能,這種高技能和快速就是無效的。而急診科又是半開放的醫療場所,每天行行色色各類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為重要,尤其是搶救藥品和搶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時工作中要保證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專”、“四定”。即專人保管,定數、定位、定卡片、定期檢查。我們除設一名富有責任心和有專業能力的器械護士專人管理搶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類登記本,建立藥品登記本、搶救車登記本、貴重藥品物品登記本、毒麻藥品登記本及各類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本,并認真登記。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協助器械護士共同檢查急救藥品物品,并及時更換,確保藥品在有效期內。(2)班班核對,每班護士認真交接班,貴重物品藥品共同檢查并簽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況及時匯報,盡快修理。(3)隨時檢查,每周二護士長抽查,急救車內藥品及用物完好率應在100%。(4)及時補充,搶救后藥品及時補充,搶救器械用后及時清理、消毒清潔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準備。搶救物品完整的應急管理狀態,應是一應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緊急搶救中發生使用錯誤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夠迅速形成搶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層層把關,才能確實保證搶救物品時刻處于完好的應急狀態。根據衛生部頒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我們在搶救物品管理中,不斷優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標識清晰,每月在科護理總結會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斷持續質量改進
強化流程意識,實行規范化管理流程管理是一種以規范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地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4],體現了環環相扣的技術操作時限性。將急診搶救融入流程管理,即提升了規范化搶救的實效性。為此,我們制定了急診預檢分診流程、院前急救搶救流程、成批傷員應急處理流程、危重癥轉運流程、急診疫情應急處理流程、無主患者護理管理流程等。在搶救流程管理中,急救護理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流程中產生出來的。在急診救治中消除了無價值作業、無失誤作業、重復作業,使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分析危重患者院內轉送風險和利益的關系,為急診科護士安全轉送患者制定護理對策。在轉運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穩定、監測治療設備限制和人員不足以及責任心不強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險事件的發生率極高[5]。因此,急診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數,進行轉運前評估判斷,轉運前認真檢查導管連線是否通暢,并將途中風險告知患者和家屬,簽訂風險同意書,途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出現險情冷靜處理,確保轉運途中安全。此外,在工作中不斷改進轉送流程,對危重患者的轉送過程隨時進行模擬訓練,在轉送工具、搶救器材、藥品及時配置,強化轉運記錄書寫并予以制度保障等,可使院內患者的轉送過程成為高質量的連續監護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