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安全教育論文
作者:曹嫣然 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兩個原則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遵循兩個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既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方針,也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原則。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也是大學生適應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的現實需要,又是在校大學生安全的迫切需要,作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體,高校各級領導、各位輔導員要樹立以學生為本、全面安全和預防為主的科學安全觀,增強責任意識,積極引導并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指導他們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教管結合,教育優先。此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的規定,又是近幾年大學生安全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大學生安全教育離不開安全管理,兩者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彼此不可分割。“教管結合,教育優先”所指并不是安全教育第一,安全管理第二,也不是安全教育占據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而是安全教育為主,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并舉。根據這一原則,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為主,多做深入細致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工作,同時要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各項制度,從制度層面預防、控制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
三個關系以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為主題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須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大學生安全教育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除受到教育普遍規律的約束外,還有自身特殊規律。大學生安全教育可以豐富大學生的安全知識,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技能,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所無法替代的。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大學生成人的關系。大學生安全教育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成人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代替大學生安全教育,因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可為大學生成人提供特有的理論支持、思想引導和安全保證。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組成部分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重視發揮自身所具有的這種特殊的育人功能。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關系。促進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是高等教育的最后歸宿,也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高等教育的最后歸宿自然也就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落腳點。同時,高等教育與大學生安全教育又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作為相對獨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又在發揮自身特有的作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學生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這就要求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重視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四個因素大學生安全問題均事出有因。這個“因”就是影響大學生安全問題的四個主要因素。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須積極應對這四個因素帶來的挑戰。
社會因素。影響大學生安全的社會因素涉及不同內容,不僅包括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日漸增多的社會安全隱患、日趨嚴重的校園周邊環境,還包括敵對勢力的破壞和社會不健康因素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安全教育既要應對存在于校內的各種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又要回應存在于校外的各種社會因素帶來的挑戰。
學校因素。影響大學生安全的學校因素,突出表現為存在于校內的安全隱患。常見的主要有學校電線線路老化,教學樓疏散通道不暢,實驗室設備陳舊,消防設施設備缺乏,食堂飯菜價格不穩,學校門衛管理不嚴,師生違規使用交通工具,體育器材管理松散等。此外,學校建設、教學改革、后勤社會化等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家庭因素。影響大學生安全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家庭不完整,如父母早亡、父母離異、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等;二是家族遺傳疾病,如精神疾病、軀體疾病等。有關研究成果表明,大學生安全問題,不完整家庭高于完整家庭。有關大學生安全問題的案例也表明,當前大學生安全問題存在家族遺傳傾向。所以,大學生安全教育既要注重減輕不完整家庭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創傷,又要注重對家族遺傳疾病患者的疾病預測與預防。
自身因素。現存大學生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有很多是由大學生自身的因素而來,特別是部分大學生素質底下、法律意識淡薄、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范技巧缺乏,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主要體現為不良習慣性問題、違法違紀性問題、疏于防范性問題、生活經驗缺乏性問題。五項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不僅包括人身財產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還包括網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法規、校規校紀教育。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也就須同時加強這五個方面的教育。
人身財產安全教育。人身財產安全包含兩種安全,一種是人身安全,一種是財產安全。由此也就有了兩種安全防范知識和技巧,一種是人身安全防范技巧,一種是財產安全防范技巧。兩種安全知識和技巧都很重要,都應該同時具備。但不同的學生重視的方面卻有所不同。有的重視安全知識的學習,卻不重視安全技巧的訓練;有的重視安全技巧的訓練,卻不重視安全知識的學習。有的既不重視安全知識的學習,也不重視安全技巧的訓練。結果,在校大學生有的安全技巧缺乏,有的安全知識缺乏,有的既無防范技巧又無防護知識,致使不少大學生安全問題在校內外發生成為可能。加強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教育也就不是可有可無。消防安全教育。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包括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和消防安全技能培訓。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和消防安全技能培訓互相滲透,互為補充,形成了完整的“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一是為了提高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一是為了提高大學生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領。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因而特別重視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和消防安全技能培訓。
網絡安全教育。計算機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促進了社會的巨大變革與發展,又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高校面對的網絡安全形勢因之也日趨嚴重。這種嚴重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園網絡受到外來非法侵入現象(如黃毒侵入、反動言論侵入、教唆犯罪侵入等)日益突出;二是在校大學生受到網絡的危害(如沉迷于網絡、發布危害社會安全的恐怖信息、傳黃販黃、進行網絡犯罪等)日漸突出。高校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也就顯得越發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當代大學生心理負擔較重,心理問題日趨突出,因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安全問題也日漸增多。如近幾年自殺的大學生,有調查表明,精神疾病方面患者高達39.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心理疾病防治教育,二是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三是環境適應教育,四是健康人格教育,五是性教育,六是挫折應對教育,七是人際關系和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疾病預防,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處理性問題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能否促進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能否滿足大學生對心理衛生知識的需求,都應該是判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依據。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知識教育。不可否認,高校始終關注和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法規教育和校規校紀教育。作為這一行為的重要標志,高校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將《法律基礎》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有關校規校紀教育也作為制度在高校長期推行。絕大多數同學的法律觀念和校規校紀意識都從中得到增強。但要徹底解決少數同學不知法、不守法、不了解校規校紀、不遵守校規校紀的問題卻不是一門課程和開展幾個活動就能解決的。而事實也證明過去高校所推行的各種有關措施并不都盡如人意,突出表現是少數同學違紀違法問題不僅沒有解決,而且有蔓延的趨勢。比如,學生在宿舍內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仍屢禁屢現。加強大學生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教育,仍然是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