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本文作者:朱海岳 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目前,比較典型的工學結合模式有訂單培養、“2+1”頂崗實習、工學交替、“雙證書”等。[4]而它的另一種形式———“工學并行”模式,雖然在國外已成為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5],但在國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各高職院校卻很少涉及。主要的原因在于實施“工學并行”模式有一定的難度。要為學生找到在業余時間提供工作崗位的企業較難,而且學生工作還受交通范圍的限制,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很難保證“工學并行”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得以正常執行。因此,美國的一些高等院校都盡可能地既實行交替模式也實行并行模式。[5]
問題的提出
對于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而言,養成教育是其最有效的教育形式。[6]養成教育對學生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崗位的專業性以及工作的時間要求都不是很嚴格。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切身工作體驗,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真正感受到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員工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并通過日常的工作養成,把它內化為職業習慣,最終使學生具備符合企業需求的職業素質。另外,筆者單位所在的寧波市經濟比較發達,交通便利,市內有為數眾多的高星級酒店、旅行社和旅游休閑景區等旅游企業。旅游企業營業的淡旺季和目前普遍存在的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為旅游類學生的工作實踐提供了較好的崗位空間。鑒于以上兩點,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于2010年9月開始,以旅游人才服務公司為平臺,對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下的高職旅游類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高職旅游類學生職業素質“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的內涵與構成
筆者在《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模式研究》一文中,對養成教育模式的定義為:以養成教育理念為指導,對養成教育過程的系統設計與實踐,包括目標、方法、途徑、內容、評價等要素在內的養成教育實施體系。[6]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養成教育的理念、目標,內容、途徑方法、評價五個方面。[6]所謂的“工學并行”就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同時,進行與所學專業同類的工作實踐。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就是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目標,對學生工學并行結合進行養成過程的系統設計與實踐的教育體系。本模式要求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工作實踐。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建構主義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7]: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我建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景相聯系,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可以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強調“情境”對學習的重要作用。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正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模式。讓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就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切身體驗到勝任工作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并根據外部信息對自身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主動地做出反應,從而促進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目標———使學生具備符合旅游企業需求的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顧名思義是指與職業相關的素質。職業的多樣性決定了職業素質內涵的豐富性,職業素質一般可分為共性的職業素質和行業特征的職業素質,而行業特征的職業素質又可細分各企業特征的職業素質。對于高職旅游類學生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終檢驗學生是否具備良好職業素質的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學生是否能勝任工作崗位,是否符合旅游企業對于員工職業素質的要求。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旅游類學生的職業素質更多地體現在隱性方面的素質要求上,即在人格修養和行為品質方面應具有的職業素質。[6]建構主義還認為[7]: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也應重視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通過日常的學習,他們應已經具有有關的知識經驗;理想的學習環境除了情境和意義建構外,還應包括協作與交流兩個部分。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除了要為學生創設實際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自主地進行體驗式學習外,還應給予足夠的指導與評價,同時,要為學生創設協作與交流的學習軟環境。而指導與協作交流的前提是必須明確職業素質的內涵,即符合旅游企業需求的職業素質應包含哪些具體的素質要素,它們是怎樣構成的。就旅游類職業素質內涵而言,不在于它是否全面,而在于它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應貼近企業與崗位實際。可以采用勝任特征模型理論與技術構建旅游類職業素質模型。
筆者在《旅游專業大學生能力素質模型構建方法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構建旅游類學生職業素質模型的方法與步驟。教育的途徑方法———以旅游人才服務公司為平臺,對學生實行公司學校一體化的教育管理。依托當地旅游企業,組建旅游人才服務公司。工學并行養成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工學結合,關鍵因素是用工企業。旅游院校全日制學生一般都在百千的規模,從專業上講,旅游大類還可細分為酒店管理、導游、旅游管理等專業或模塊。這樣,就對用工企業的數量和崗位性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找到適合學生工作實踐的用工企業既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點又是難點。實行工學并行養成模式的前提是找到足夠的滿足學生需求的用工企業。首先,要對當地旅游企業進行調研,并就用工企業能否滿足學生需求進行可行性分析。學校要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負責學生日常工作實踐的管理和教育。旅游人才服務公司既是按市場化運作的學生工學并行的管理機構,又是一家實體公司。它的主要職責有兩個:一是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公司的業務是為當地旅游企業提供旅游人才的中介服務,具體包括旅游用工市場的開拓、日常用工的派遣及財務管理等;二是負責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和學生日常職業素質教育,具體包括員工(學生)的培訓和工作考核等。公司經營按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這樣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真實的實踐環境。公司經營的主要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的工作崗位,終極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