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礦業研究論文
以穩定泥巖隔層作為不同解釋單元的分界標志,在電阻率測井曲線上確定解釋單元的頂底界限。在解釋單元劃分的基礎上,采用電阻率曲線聯合密度測井曲線,以電阻率曲線平均斜率傾斜角及密度曲線的相對重心作為判別參數,對每一個解釋單元內部的沉積韻律進行自動劃分與判別。1解釋單元劃分所謂的解釋單元就是把地質上的沉積單元(沉積韻律)概念映射到測井曲線上,將測井曲線劃分成與地質沉積單元一一對應的整體解釋層段[19]。由地質沉積理論可知,不同沉積單元之間存在穩定的泥巖隔層。因此,測井曲線上的解釋單元劃分問題就轉變為在測井曲線上尋找穩定泥巖隔層的問題。選取電阻率曲線作為基本的劃分曲線,當電阻率曲線出現低平直線狀且電阻率值小于給定閾值的層段作為不同解釋單元的分隔層。對于厚層砂處(解釋單元內累計砂巖厚度≥1m),要求泥巖隔層厚度不小于0.5m,并將測井曲線上具有明顯泥巖回返處作為解釋單元的頂(底)界;對于薄層砂,可將測井曲線上具有明顯回返處作為解釋單元的頂(底)界。2韻律劃分與描述在解釋單元劃分基礎上,對于解釋單元內部巖性和物性較好、電性特征較高的厚層砂,根據沉積時的水動力條件和沉積環境的不同將其劃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其水淹前后曲線特征參數變化情況見表1。1)均質韻律厚層砂。它反映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相對穩定,層段內部巖性、物性相對均質,流體性質也相對穩定。電性曲線為箱形,與上下圍巖為突變接觸。2)正韻律厚層砂。它反映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按強到弱規律變化:從下到上巖性逐漸變差,粒度逐漸變細,密度逐漸增大、視電阻率減小。3)反韻律厚層砂。它反映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按由弱到強規律變化:其最高滲透層在砂體頂部,由上到下巖性、物性逐漸變差,密度逐漸增大、視電阻率降低。4)復合韻律厚層砂。它反映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按由弱到強再到弱規律變化。縱向上,上部為正韻律沉積,下部為反韻律沉積。中部巖性較均勻,滲透率較高;上部和下部漸變部分常有低滲透夾層出現。復合韻律砂體在視電阻率曲線上表現為小大小的變化特征;密度曲線表現為大小大的變化特征;微電極曲線的幅值、幅度差為小大小的變化特征,在韻律兩端具有明顯齒化的特點。5)多段多韻律厚層砂。它多形成于各種河道砂體中,為多期河道砂體的切疊。其特點是砂體厚度大,層內巖性、物性夾層多,剖面上往往可分為2個或2個以上厚度不等的韻律段。在測井曲線上表現為多個厚度不等的峰值組合,反映出多韻律性。多段多韻律層間的夾層一般為泥巖或粉砂質泥巖,或是致密鈣質層。如果隔層條件較好,它會削弱重力在韻律中的積極作用,使夾層下部驅油效率降低,這時可將多期河道砂體分為單期河道砂體來處理。如果夾層不穩定時,則夾層上下具有水動力聯系,多表現為注入水下竄;不穩定夾層越多,其間油水運動與水淹規律也就越復雜。
曲線特征參數與韻律判別
判別思路地質上,利用測井曲線自動劃分沉積微相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有許多作者對此做過相應的研究[20-22]。但是,在水淹層原始沉積韻律判別上,其又具有特殊性,這體現在:在沉積韻律判別分析上,最理想的測井曲線是電阻率曲線,其可以詳細刻畫出韻律內部各層巖性、物性、含油性以及地層水礦化度的空間變化;但水淹后電阻率測井曲線上所表現出來的沉積韻律,并不是地層原始的沉積韻律,這主要是因為當地層水淹后,特別是地層遭受到強水淹后,會造成地層電阻率的降低,使電阻率測井曲線形態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得原有的鐘形曲線形態(正韻律沉積)轉變為箱形(均質韻律)甚至是漏斗形(反韻律)。因此,單純依據電阻率曲線識別沉積韻律往往會造成原始沉積韻律類型的誤判,進而影響后續的小層水淹級別的判別。解釋辦法是聯合密度測井曲線與電阻率曲線進行綜合判斷,雖然水淹也會造成儲層物性的變化,如隨著水淹強度的增加,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都會增大,使得儲層物性進一步變好,這使得原始密度曲線形態得到進一步加強。例如原有密度曲線形態為鐘形,強水淹后仍然是鐘形,而不會像電阻率曲線那樣變得相反。此外,在強水淹情況下,密度曲線的幅值改變也不會像電阻率曲線那樣有很大的變化,因此,密度曲線形態變化是相對微小的,可以較好地保持原始沉積韻律所具有的曲線形態。
特征參數的定義
為實現厚層砂體沉積韻律類型的計算機自動識別,需要定量化描述測井曲線形態參數。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的定量化特征參數包括測井曲線的平均斜率傾斜角和相對重心。
1.平均斜率傾斜角(α)曲線的平均斜率是識別測井曲線形態一個重要的參數,它表示一段砂體內部電性特征連續變化的趨勢,可表示電性曲線的增大、減小或不變。對于密度曲線,負值平均斜率表示巖性變粗,為正韻律;而對于電阻率曲線則相反,平均斜率為正,代表巖性變粗,為正韻律(圖1)。平均斜率利用數學公式可表示為[22]?K=∑ni=1(ai-?a)(di-?d)∑ni=1(ai-?a)2。(1)其中:?a=1n∑ni=1ai;?d=1n∑ni=1di;ai代表厚層砂體內第i個測井曲線的幅度值;n為砂體內總的采樣點數;di為深度序列。由于平均斜率變化范圍比較小,區分度不高,不利于韻律類型的自動判別,所以將測井曲線的平均斜率轉化為傾斜角:α=57.2958°arctg(?K)。(2)當α≤80°時,曲線形態為鐘形。按區間(0°,40°]、(40°,60°]、(60°,80°]對應可細分為扁鐘形、正常鐘形和長鐘形。當α≥100°時,曲線形態為漏斗形。按所處范圍(180°,140°]、(140°,120°]、(120°,100°]對應可細分為扁漏斗形、正常漏斗形和長漏斗形;若α∈(80°,100°),且是高幅,則為箱形。2.相對重心(W)相對重心W用下式表示:W=∑ni=1iain∑ni=1ai。(3)相對重心的大小表示了不同測井曲線幅值的分布情況:對于視電阻率曲線,鐘形曲線形態的相對重心偏下,漏斗形相對重心偏上;對于密度曲線,鐘形曲線形態相對重心偏上,漏斗形相對重心偏下;箱形曲線形態的相對重心居中。
判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