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物醫學論文
1小動物疾病診治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課時數分配不合理
由于存在實驗教學環節經費嚴重不足、生產實習基地過少、畢業生產實習淡化等問題,導致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理論教學時數過多,學生臨床實踐缺乏。
1.2分科教學有待深化
相對于不同的授課群體,存在講授內容和實際需要不符現象,分層次教學沒有進一步深化。隨著國內外小動物醫院分科細化的影響,高校分科教學有待深化。
2小動物疾病診治教學改革探索
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對現行的教學環節進行相應改革。這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本課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用人單位對本課程的新要求;也是畢業生對本課程教學的反饋意見。同時,也緊密配合了河北北方學院關于深入開展教學內容與方式改革活動。在21世紀,小動物醫學要順利完成這些任務,相應的教學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對此,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索。
2.1修訂教學大綱
針對理論和實驗課時失調,以及近年來小動物醫學內容不斷的更新和增加這種情況,教改課程組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和農業部頒發的《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大綱》所涵蓋的內容,對教學大綱進行了重新修訂。大幅度提高了實驗課所占比例,取消重復講授內容和陳舊內容,強調小動物醫學理論和實踐并重。并把整個課程的內容前后章節聯系起來,使學生對整個課程體系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做到融會貫通,讓學生更好地在理論的指導下去實踐。同時要求教師在完成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拓展、吸取國內外小動物醫學新理論和技術成果。
2.2革新教學方法,突出小動物醫學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啟發式、探究式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式教學是本課程教學方法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中,教改課程組盡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選擇典型和疑難病例,進行分組討論。最后通過教師的引導、補充,來完善學生對該問題的分析。其次,教改課程組通過三維動畫、圖片、聲音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看到一個完整的小動物病例治療或手術全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加深記憶。
2.3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加強教學基地建設
近年來,教改課程組調整了實驗教學內容,壓縮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項目,增加和充實了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獨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保證實驗課開出率,而且也提高了實驗課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將小動物腎臟疾病治療設計為綜合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病癥狀,并進行臨床診斷、實驗室化驗、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觀察各組不同的治療效果,最后總結分析。特別是在實驗診斷部分,重點使學生能看懂臨床化驗報告,運用檢查結果綜合分析機體變化,判斷健康與否,指導臨床診斷、觀察病情變化及預后。此外,將科研和教學改革成果引入到實驗教學中,更好地保證了實驗內容的前沿性。
2.4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學生對小動物疾病診治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師首先必須有較高的小動物臨床疾病診治技能,以技服人,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多坐診,深入教學實習基地一線。其次,必須不斷學習,準確把握國內外小動物疾病發展和治療現狀,才能及時反饋到教學。
總的來說,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教改課程組創造性地將小動物疾病診治這門課程的理論、實驗教學和臨床實踐技能綜合起來,真正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經過幾屆學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河北北方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很快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需要。
本文作者:馬利芹、利凱、王鵬、杜冬華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