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聲樂教育論文
現今藝術高校師范院系忽略了其音樂教育的“師范性”,混淆了音樂教育與音樂表演兩專業的教育目標,前者是培養音樂教師,而后者才是培養演員、音樂家或藝術家。因此,我們要切實將培養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作為高師聲樂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
一、高師學生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注重多元化教學,發展學生融匯貫通的能力
音樂教育要將聲樂基本素質的訓練和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讓學生熟練的掌握聲樂演唱的技巧方法,又要加強學生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要將聲樂教學方法的培養貫穿在所有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在日常聲樂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要點,掌握學習的方法,更多地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教學實踐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將現在所學的,轉化為音樂教師的能力,為將來的教學服務。通常的聲樂教學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發聲練習,即練聲;然后是演唱教學,即聲樂作品的演唱技巧訓練;最后是作品處理,即聲音表現力、情感表達準確性等的訓練。但藝術高校師范院系音樂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那就要使學生正確的認識音樂知識、技能與音樂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使之融合轉換為教學能力。
1.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容易忽視發聲練習的重要性。在練聲時,很多同學僅憑對老師示范演唱的感覺印象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沒有用心體會發聲技巧各知識的要點。有的同學在課后練習時因錯誤的練聲方法,導致作品演唱時發生狀態的失控,更讓人遺憾的是,另外一部分同學幾乎很少在課后進行發聲練習。這樣便導致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后果,因為大部分同學在練聲過程中敷衍了事,沒有仔細體會發聲時聲帶、咬字位置、氣息三者結合的基本狀態,所以當在演唱具體聲樂作品時就難以達到相對正確穩定的發聲狀態。
2.在傳統的演唱教學過程中,更多是以教師講解發聲技巧的知識點,由學生演唱的教學模式,并且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通常是由教師來發現問題,從而告之并提出解決辦法的。但我認為如果希望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點,并舉一反三的運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就要正確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在演唱教學過程中結合作品的演唱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提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型,讓學生在學習演唱過程中提高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教師幫助下主動尋求解決辦法。
3.進行作品處理時,應打破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改為引導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模式。例如:一是讓學生在課后充分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等查閱平臺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藝術特點等相關內容,又或是讓學生結合樂譜上的表情術語和符號查閱音像資料,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以自己的理解對作品的演唱進行分析和闡述。二是師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其中的優點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不足之處應進一步探討修正,使學生不斷加深對教學的認識,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作品的演唱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在作品演唱時的聲音表現力和情感表達的準確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探索、研究、學習的能力,為將來走向教學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二)注重各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聲樂教學應與其他相關教學內容相結合,適當穿插,漸進融合,更好的實現聲樂教學在學生今后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價值。接下來,以聲樂教學與琴法課和教學法適當結合為例做相應的闡述。琴法課注重即興伴奏及琴法教學能力的培養,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彈唱部分的教學內容與聲樂教學是密切相關的。琴法課堂上,老師更多的是對唱彈結合進行指導,但對于演唱的質量或是彈奏的水平就無法進行更專業的點評了,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彈唱綜合水平的提高。因為彈唱時,學生是以坐姿進行演唱的,這時人體對發聲狀態的感知與站立時是有差別的。教師可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彈唱曲目進行適當的聲樂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坐姿時發聲狀態的特點,區別坐姿和站姿時人體對發聲狀態所感知的細微不同,了解坐姿時發聲狀態需注意的方面,從而提高學生彈唱時的聲樂水平。教學法是訓練學生音樂教學能力的課程,對學生音樂教學能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很遺憾的是教學法的內容更多針對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很多同學都不認為教學法與聲樂小課有什么聯系,但對于聲樂教學來說,此門課程中尤為重要的教學實踐這一部分內容是很值得借鑒的,我們可以在聲樂教學計劃中加入教學實踐的內容,例如,現在的聲樂小課一般是兩人一節課,那么我們可以擬定每兩周進行一次教學實踐活動,即由一節課中的兩位同學互相給彼此進行聲樂小課的教學。教師作為旁聽,相應的記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以便下來討論并解決所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就為學生們提供了模擬教學的環境和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通過實踐教學的過程,真正掌握聲樂小課的教學特點和技巧,從而更有效的挺高學生聲樂教學的能力。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還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體會和了解發聲技巧的各個知識點,這樣也更有利于自身歌唱水平的鞏固和提高。
二、高師學生聲樂教學能力培養的師資保障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影響是深遠的。優秀的聲樂師資隊伍對提高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和構建“師范性”聲樂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聲樂教師隊伍的建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業務水平
沈湘教授曾說過:“一個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別人唱,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個大師傅,根本沒吃過紅燒肉,卻非要教別人怎么做紅燒肉,不可想象。”作為聲樂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也要努力完善教學的綜合能力。真正優秀的聲樂教師不僅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及理論指導,更重要的是還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二)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具備良好的教學藝術
聲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音樂素質,同時也需要較高的教育素質。不但要全面的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相關知識,而且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在當今社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大環境下,特別要求聲樂教師具有更多元化的現代教育理念,靈活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手段,注重素質教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大學校園中,每一個學生的未來都有無數的可能。作為教師的責任,就是在他們成長道路上豎立一座燈塔,照亮一片天地,指引一個方向。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做好最充分的準備迎接未來無限的可能。因此,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我們應毫無保留的將畢生所學所感都傾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在教學中合理引導學生最大化的開發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教師。
本文作者:徐婧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