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語文論文
一、精心預設,預約生成
(1)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我們的教要讓步于學生的學,以學定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要做好預設,預約生成就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況全面了解。要通過課下談話、課中調查、與學生與科任教師交談、考試測評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認知規律、學習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這樣才能預設學生的反應,才能使預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激起學生不斷參與的激情與動力,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自主性。
(2)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葉瀾教授提出:新課程強調課的動態生成,但并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有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這段話既強調了預設的必要性,同時又對預設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彈性,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盡管我們對教材、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鉆研與了解,預想到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是教學過程極具變化性,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因素,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情況,因此在設計時不能將教學擠得滿滿的,而是要為學生主動參與提供時間與空間,向學生有更多展現自我、釋放個性與潛能的機會,讓課堂擁有更多的動態資源。
二、靈活處理,造就生成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調控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造就者。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要有教學機智。學生是鮮明的個性,有著獨特的思考方式與思維方式,在具體的學習過程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會出現許多的“節外生枝”。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不是機械地執行教案,而是要處理這些“節外生枝”,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進行引導與化解,將這些突發情況成為學生思維的新起點,以此來延伸學生的認知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
(2)高超的教學技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問題教學法、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探究性學習等,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而不存在好與差之分,關鍵就在于教師的運用。運用得當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不當就會事倍功半。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巧,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與學生反映情況來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高,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要造就課堂生成的精彩就要深入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完全忽視學生的參與,無視學生的個性,只是將學生作為被加工的對象。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根本就不可能有課堂生成。因此我們必須要轉換教師色彩,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閃現創新的火花,綻放個性之花,出現更多的生成資源。
三、有意捕捉,促進生成
學生的某些異常的舉動可能是無心的,但是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勤于捕捉,促成課堂的動態生成。
(1)捕錯誤促生成。有些教師怕出錯,認為糾正學生的錯誤會浪費時間與精力,這些錯誤往往容易被排除在動態資源之外。學生出錯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寫錯一個字,讀錯一個字等這些錯誤較為常用,有時學生出錯是因為對這些內容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時我們要學會引導,使之對教學產生正面引導作用。
(2)抓分歧促生成。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具體的學習中,對于字詞句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甚至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觀點與看法,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辯論,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會積極地收集相關信息與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樣在學生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從而在激烈的討論中達成一致見解。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與加工信息的能力。
(3)捉意外促生成。在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無關的學生行為,這些意外同樣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可以成為教學的新起點。如一次作文課上我正在講解作文,讓學生來描寫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此時外面下起了大雨,天色頓時暗了下來,學生紛紛將視線投向窗外。面對這一意外,我并沒有繼續原定的寫作內容,而是讓學生走到窗前,認真觀察,展開想象,以雨為主題來進行寫作。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靈感得以激發,寫出了不少優秀的文章。
總之,我們要精心預設,為生成奠定基礎,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抓住教學的動態資源,運用教學機智、教學技巧與教學風格來因勢利導,達成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不斷演繹課堂生成的精彩。
作者:高玉芳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