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一種生活教學,我們必須注重學生內(nèi)在的品質(zhì)和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前幾天,我給學生讀了報紙上的一篇報道:家住哈爾濱的一個普通打工者,月收入800元,與妻子孩子租房居住,光房租費一個月就350元,日子過得很是窘迫。在他幫老板買彩票中了6500萬大獎后,第一時間通知在外地出差的老板,老板半信半疑,他還是極力地去解釋,并且沒有提任何索要報酬的話。讀了這篇報道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樣一個如泥土般質(zhì)樸的人身上發(fā)出的光芒太耀眼了,這樣一個把“誠信”二字放在自己心中,講道德品質(zhì),有人格魅力的人怎么不讓人肅然起敬呢?在全國都在宣揚“道德的力量”時,我以此為契機給學生讀了這篇報道,學生也被震撼了。我讓他們思考幾個問題:面對巨額財富的誘惑,接受高中教育的我們是否能夠把“誠信”二字放在首位呢?我們自身還缺少什么品質(zhì)?“道德的力量”道德有多大呢?并且我讓學生以“質(zhì)樸的性情高貴的靈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大多數(shù)學生滿懷真誠之心完成了這篇作文。學生從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去挖掘中國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質(zhì),進行了這次道德的大拷問和大回歸。誰又能說這樣的一節(jié)課不是在教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呢?
一、社會生活素材的傳遞可以使語文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神圣殿堂,是大語文教育觀的一部分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既定教材的傳遞者,沒有對課程做出任何調(diào)整。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中,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教材上的幾篇課文,難免會感到單調(diào)、枯燥反味。我認為,在完成正常的課本教學外,教師如果能適時地把社會上新近發(fā)生的有影響的事告訴學生,讓他們?nèi)ビ懻摗⑷ニ伎迹ッ鞅媸欠牵@必然會給課堂注入一種新的血液,這樣的課堂也是學生所期待的,因為它鮮活生動。語文課不再是單線地、機械地與教材發(fā)生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溝通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使封閉的教學變成開放式的教學,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觀。
二、社會生活素材的積累可以讓學生視野開闊,有利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靈性,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
目前,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相對封閉。由于他們自身的閱歷少,生活范圍及時間精力都很有限,在繁重的學業(yè)下難有廣闊的閱讀面,但學生又不能回避寫作,教師要及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社會生活中鮮活的信息,學生才會更好地寫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大氣文章。前段時間,我讓學生以“微笑的魅力”為題寫一篇文章,有的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句子:“劉翔的微笑,讓人感受到他的自信和坦然,舍我其誰的霸氣和必勝的雄心;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人一種神秘感,同時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溫馨與祥和;金晶的微笑,又是那樣的燦爛,散發(fā)著強者的魅力與對祖國的熱情。”這樣的語言很有時代的氣息,字里行間流淌著生命的氣息,很有感染力。但同時也有很多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金晶是誰?”當我告訴他們金晶是一位殘疾人火炬手,她在法國傳遞火炬的時候受到了藏獨分子的干擾,她拼命地用自己的身體去保護火炬才幸免沒被搶走。當火炬?zhèn)鬟f又順利進行的時候,她臉上露出了勝利者迷人的微笑,并大喊著:“中國,加油!”她是一位勇敢的火炬手,她的愛國情懷受到全國人們的尊重,并且得到了法國總統(tǒng)的慰問。學生都無奈地表示這些事情他們都不知道。當我看到學生這樣表情的時候,我感覺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似乎缺少了一些東西。學生都渴望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我們教師也應該及時地捕捉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有意義的新聞事件傳遞給學生,擴大學生的視野,開闊他們的眼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現(xiàn)在的高考作文,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尤其突出了“我”的主體地位,注重我的體驗,情感態(tài)度與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人生,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對社會事件的認知和看法。學生要寫好作文離不開自己所處的生活和社會環(huán)境。當作文開始回歸社會,回歸學生主體時,學生才會寫出富有真情的思辨性的好文章。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多思考社會問題,多寫一些貼近生活與自我的文章,讓生活成為語文的源頭活水。
生活即教育,在這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大舞臺中,讓我們挖掘最真、最美、最有價值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東西與學生共同分享、共同成長。在富于詩意的課堂上,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自我的悲天憫人的情懷與真誠、熱枕、善良、寬容、合作、自信、愛國的人文精神,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使他們的生命更加豐盈,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寬廣、長遠。
作者:劉東梅 單位:邳州市車夫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