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美術教育論文
1高校美術教育
1.1要使學生的美術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同樣欣賞一幅作品,學生們的意見各不相同,各抒己見,但是當老師最后作完評價的時候,學生們的意見就再沒有什么分歧了,他們全都聽從了老師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隱藏了起來。久而久之,也就變得一味地服從了。誠然,教師對作品的評價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并在教學中表現為一種灌輸性,但任何評價都是對客觀價值的主觀選擇和解釋。雖然教師在講解作品前已經參考了許多有關資料并對自己的判斷做內省的理性分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更該注重的應該是學生的見解,而不是讓學生掌握、熟記一些美術事件或畫家、畫派的名稱、年代,更重要的是體驗并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對學生產生極強的感染力,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積極引導學生感受作品,讓教師的經驗變成學生感受作品的助推器,讓學生也會自己分析作品,并了解哪些成分是永久的,哪些成分是暫時的,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判斷和他人的判斷進行對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評價哪些方面符合多數人的意見,而不是一味服從。如此,學生的美術心理素質也就得到了提高。
1.2要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
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是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通過美術鑒賞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史論水平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及加強學生的政治道德修養。眼睛的訓練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到底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多少和有多深刻,這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美術鑒賞力的提高。給學生看大師的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從作品中領悟藝術。毫無疑問,對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必須以認識能力、想象力、直覺能力為基礎,但是這些能力本身并不就是美術鑒賞力。從最本質的意義上來說,美術鑒賞能力不是那種能通過邏輯推理辨別出真假、善惡的能力;也不是那種通過長久的訓練,僅憑直覺就能把握股市行情的能力。這意味著,欣賞教學要培養的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們包括對藝術的審美態度,對藝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特征、風格樣式的感受力以及對藝術具有豐富的審美經驗。我們已經知道,欣賞教學具有三個主要功能———認識、教育、審美。比如:我們如何理解兒童的視角,向大師學習什么,反省自己所接受的美術教育等。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有熱情的學習,并從中得到了樂趣。鼓勵有藝術個性的同學發表自己的觀點,就一些藝術上的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教學課程結束后,每位同學都要寫一篇課后感想,表達自己藝術鑒賞的感想。我們教學最終都是一種手段,所要表達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而是通過藝術形式直接感知及體驗審美,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
2美育
美育有狹義與廣義兩種說法。狹義的美育主要是指藝術教育,而廣義的美育是指一個人在人生境界中所達到的最高標準,也關系到每個人怎樣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觀,不僅追求“靈魂”完美,而且是超過這種完美的“天人合一”。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美育不僅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培養,而且是人們思想感情、個人意識的再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句話:“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高校實施美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認識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教師應時時關心學生的成長,在加強德育、智育的同時實施美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方面把美育滲透在素質教育中,并使之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
2.1把美育與各個學科相結合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兒時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自幼稚園以至大學”,各科教學均“含有美育之元素”。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隨視點轉移,把美育滲入到教學實踐當中,知識有了美麗的翅膀,學生也就有興趣去汲取、去探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板書、語音、教態、儀表等都可以滲透美育。這種美的滲透由于教學風格不同,還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崗位上作具體的探討和實踐。
2.2把美育滲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校園的總體設計、綠化、美化建設時時滲透著設計者美育的構思。班風、校風是學生學習美育的隱性課,讓學生身處于一個優美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對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3加強藝術教育本身鑒于藝術教育本身在人性塑造過程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校應繼續保證并高度重視書法美術等課程,使青少年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藝術鑒賞能力都不具備,他就很難受到美的感染,從而由淺入深地得到“靈魂”的自我完善。
3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包含有美育的目的,甚至是更深層次的,但不等于說美術教育等同于美育。高校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肩負著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我們應該著力把美術教育及美育有機結合,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作者:吳琳 單位:包頭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設計系廣告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