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護理管理人員法律教育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1、法律教育現(xiàn)狀此外,如今已進人法治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逐步強化,多數(shù)民眾都學會了用法律保護自己。相比之下,醫(yī)護人員的維權意識并不是很強,還需要很大的提升。護理管理工作,除了發(fā)揚救死扶傷的崗位精神,做好本職工作,承擔所屬的社會責任,還應維護好自己的各種合法權益。醫(yī)患關系是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患者各不相同,一旦發(fā)生糾紛,護理人員應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由于法律知識的匿乏,護理管理人員往往不知如何正確運用法律,以致于損失慘重。
2、原因分析護理管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護理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在專業(yè)的護理教育中,往往更注重專業(yè)護理知識,而法學課程的開設極其有限。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本科教育中,法學占了全部課程的1%左右;大中專則占有約2%一3%;除時間不夠外,法律課堂內容好也相當缺乏,大多只是一些基礎的知識,而與護理專業(yè)有關系的內容則少之又少;以致于護理人員與法律接觸少,學習途徑也較為單一,多是通過電視、雜志等獲得,由于沒有系統(tǒng)學習,掌握的知識比較零碎,很不全面。再加上工作環(huán)境較為封閉,缺少相關培訓,都最終導致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十分薄弱。其次,護理管理人員自身對法律教育有所忽視。實際中的臨床護理存在著很多問題,人力資源短缺就是其中一項。由于護理管理人員有限,護理人員工作量增多,責任和壓力也不斷擴大,為保證護理工作能夠正常運行,多數(shù)護理人員都將精力放在了如何熟悉臨床業(yè)務知識、如何提升臨床操作水平和速度等方面,無暇顧及法律教育,對法律意識自然就有所忽視。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護理管理人員對本職工作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即缺乏與護理相關的法律知識,認為在醫(yī)院治療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才是起主導作用的,才應該擔負應有的法律責任,護理人員只是起輔助醫(yī)生的作用,負責照顧患者,工作不出差錯即可。即使有糾紛,也是醫(yī)院進行調解,無需自己承擔。這種錯誤觀念使得護理管理人員對法律很淡漠,除應付責任外,也不利于自我保護。
二、如何做好護理管理人員的法律教育工作
1、轉變教學理念一般而言,護理管理人員在正式上崗之前都有過專業(yè)的學習或培訓,在這一階段,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對于那些舊的教學觀念應作一番改革,包括內容、方法等方面,將法律教育的地位提高。需根據(jù)醫(yī)療市場的變化,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大力度進行法制教育。法律內容除了基本的法律知識,應將重點放在與護理相關的法律方面,如《醫(yī)療護理法》等,這樣才能使其上崗之后有所保障。
2、重視實際應用在學習階段,護理管理人員學的大都只是理論知識,到醫(yī)療機構上崗后還應繼續(xù)學習,并和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繼續(xù)教育除了護理學、行政管理,還應包括法律教育。日常工作中,既要進行專業(yè)護理培訓,也應督促護理人員學法懂法,熟悉相關法律知識。
3、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護理管理人員和患者接觸時間較長,對其病情轉變有著莫大關系,因此,必須嚴格按照護理規(guī)范行事,做好為患者服務的工作,盡量保證患者能夠盡早康復。學習法律、了解法律,能夠讓護理管理人員更加深刻地明白自身所該承擔的責任,從而強化法治觀念,認真對待護理工作,認真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依法從事護理服務。此外,在滿足了患者需求的同時,護理管理人員還應加強維權意識,學會自我保護。除了醫(yī)院的普法宣傳和相關培訓,護理人員也需在閑暇時間加強自主學習,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使雙方利益同時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在法治社會,人人都應懂法講法,不斷完善自身的法律素質。
三、結語
護理管理人員是醫(yī)療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的作用是無可代替的,但其法律意識普遍較弱,應得到加強。法律素質的提高,對其本職工作有著很大影響,能使護理人員對自身責任更加明確,以便做好日后的管理護理工作。同時,還有利于實現(xiàn)自我保護,懂得正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作者:李向軍 單位:河南省林州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