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畜牧業近年來的成績
1.畜牧業生產跨進新的階段,畜牧業產值穩定快速增長
2009年,云南地區肉類累計產量達到304.6萬噸,同比增長5.7%,其中,豬牛羊三畜肉產量達到270.95萬噸,同比增加5.3%,出欄生豬數達到2824.5萬頭,同比增長4.5%,牛奶為48.38萬噸,同比增長8.3%,數據證明,云南肉類生產已經從不能滿足需求轉變為自給自足的局面。
2.人均占有量大幅提升
在2009年末,以全省人口為4571萬為標準,肉、蛋、奶人均占有量達到81.76公斤。
3.畜牧業產值大幅增長
2009年末,畜牧業產值貢獻飆升并打破500億元標準,最終定格為557.76億元,同比增長7.9%,這一數字在全省農業產值中達到30.6%的比例。
4.農民創收突破
2009年,農業方面的人均純收入為3369元,同比增長266元,畜牧業收入貢獻達到30%左右,成為農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之一。
二、云南畜牧業發展隱患
盡管在最近幾年云南地區畜牧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為社會經濟向前邁進貢獻了自己堅實的一份力量,但不可忽視的是,云南地區發展畜牧業高速騰飛的背后隱藏著不少危機與制約因素,這些問題亟待我們給予充分的重視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1.科學技術投入低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云南地區的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投入量十分有限,傳統的農業產生管理仍是農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在一些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科技力量更是難以到達,農民們采取粗放式的飼養管理模式,這樣一來,畜牧產品的質量水平得不到提高和保證,導致商品轉化率低下。
2.生產較為松散
在全省范圍內的標志性畜牧企業數量較少,不能帶動整個畜牧產業集約性商品轉化,農民們更多的是采取各自為戰的方法,未能打造出屬于全省的產業化發展和經營模式。
3.產品加工能力弱
有能力的加工企業較少,影響產品加工能力,現有的加工企業也未能施行高水平的加工工藝,導致畜牧產品的產品附加值低下,在市場上難以和其他先進產品較量,市場競爭力缺失。4.疾病因素制約云南地區良好的氣候條件不但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各類細菌和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病原來源復雜,基礎獸醫隊伍建設又不完善,導致疫病控制難度很大。
三、當地畜牧業未來發展建議
1.做好科技普及工作
要以使農民群眾增收這一核心問題為基礎,加快先進科技、合理規矩規劃下鄉進村的步伐,提高科技在產業貢獻中的比重。農民群眾要積極配合政府工作,轉變生產思想,樹立科學養殖和管理的概念,雙方齊心協力共筑科技長城。
2.扶植帶頭企業發展
優秀的帶頭企業能為行業樹立規范和標桿,同時也為產業化經營做出貢獻,政府應適當給予龍頭企業政策傾斜和發展鼓勵,擴大企業經營規模,使企業走上正規化,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企業應該做到結合云南特色畜牧產品研發先進加工工藝,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企業需要與養殖戶良好的合作關系,監督養殖戶進行科學集約化飼養和管理,保證畜牧產品的質量并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3.建設疾病防控體系
重視疾病防控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狠抓主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具體來說需要做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第一,需要加強檢測技術,對動物的疫病日常檢測是基礎性的任務,加強檢測技術有利于提升疾病防控基礎能力。第二,制定緊急預案措施,一定出現規模化的疫病爆發,緊急預案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遏制疫病的蔓延。第三,加強動物自身免疫,日常生產管理中,注意動物飼養環境的及時清理,盡可能降低飼養密度。這樣有利于增強動物自身免疫能力。
四、結語
云南地區的畜牧業發展已經取得令人驚喜的成果,如今也正在穩步向前發展,盡管我們背負著諸如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缺失和漏洞,但我們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并著手研究對策和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云南的畜牧業生產在正確發展觀念和措施的引導下,能夠一步一個臺階,走出省區,邁向全國,沖向世界。
作者:王堪龍 單位:鎮雄縣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