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幼兒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
(1)學前教育不受重視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輩認為幼兒教育不跟考試掛鉤,學不到很多知識,認不了多少字,學與不學沒多大關系。他們認為,孩子跟老一輩在一起安全,學前班學到的東西老一輩都會,沒必要花費大的資金與精力放在學前教育上。某些父母更是認為小孩根本就上不了大學,對教育的投入其實就是最大的浪費;一些不發達的地方以及大部分的農村,父母只注重孩子能不能吃飽、穿好、玩好,義務教育都跟不上,更別說學前教育或者素質教育了。
(2)學前教育變成了“超前教育”
幼兒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長階段,過早的智力開發會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創傷,甚至在其培養過程中,出現逆反社會的惡劣結果,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大的災難。即使向好的方向發展,其后期表現往往不佳。這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行為,往往與父母的期望相違背。例如,現在的潮流是一到假期,父母就急著給小孩找各種輔導班、特長班,久而久之,孩子年幼的心靈會疲勞,甚至產生一種厭惡感。幼兒期的本質就是充滿好奇,喜歡探索,幼兒期的學習不在于積累多少知識、技能,其培養核心是培養獲得各種能力的能力。寓教與游戲,是一種很好的適應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需求的一種方式,可以在游戲中培養起思維靈活性、生活適應性、意志力等方面的優良品質。
(3)幼兒教育中追求統一,忽略兒童個性發展
應試教育中很重要的缺失的內容是個人自我價值的發展,其強調目的性,即考試。雖然有很強的針對性,某些方面的效果也很好,卻以各種規則來約束人的各種品性,使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有的以成人的需求來要求幼兒,用成人思想的思維方式來約束幼兒。在教育過程中有以下幾方面會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起到阻礙作用:第一,教條主義嚴重,兒童成了老師命令下的機器,惟命是從,心理膽怯,不敢超出老師的要求范圍行動,自身能動性很難發展;第二,今天優越的家庭環境使得幼兒養成了依賴習慣,事事依靠父母,缺少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依賴心理使幼兒失去了積極主動性,以至后期長大后,更沒有這種能力;第三,獎罰手法不得當,幼兒教育中,某種獎懲手段可能會對兒童的習性發展造成錯誤的引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沒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不尊重其規律,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幼兒教育也一樣。幼兒期是基礎,傾聽其心聲,尊重其心理需求,變更外部的教學條件與要求,更正、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幼兒在其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才能給每一個兒童創造個性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心聲需要成年人的認真傾聽與鼓勵,兒童的各種表現需要肯定,兒童的各種活動需要積極配合與參與,只有充分尊重他們的主人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發展自己。
二、對幼兒教育的一些建議
(1)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體制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應試教育的體制不改革,應試教育的選拔機制不改進,幼兒教育、素質教育依舊披著各種外衣行駛著應試教育的軌跡。夾雜著考試、分數的選拔體系,幼兒教育的課程設置會受到很大的束縛,難以發揮其個性特點。幼兒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小孩得到后期更好的教育,選拔體制的改革會使各個前期教育跳出“分數”的陷阱,不會讓幼兒早熟化,也不會向錯誤的方向引導。
(2)理解,寬容,引導學生
幼兒的天性是探索,在其成長過程中,由于追求興趣,難免會違背成人社會的規則,這就需要老師恰當、巧妙地去引導,去傾聽與理解。幼兒的教育核心是創造,不是循規蹈矩,其目的除了提供各種社會已經形成的知識技能外,還得去引導他們恰當地思考、嘗試、探索、解決、掌握。在各種努力的歷程中,他們年幼的心靈才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這既可以使其掌握生活技能,同樣可以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力,爭強上進的心理素質。
(3)創造機會,加強鍛煉
自從計劃生育以來,我國家庭以獨生子女為主,父母的期望全部壓在獨生子女身上,超重的任務使其在教育中本該有的天性喪失。幼兒教育中,教師可發起很多有益的活動,鼓勵他們多參加,在活動中掌握與其他同齡人怎么交流、相處,怎么生活,在競爭中學會調節,學會適應生活,如畫畫、詩歌比賽等。
三、結束語
良好的幼兒教育對幼兒的一生發展至關重要,處理好教育重的各種難題,可以很好地推行素質教育,為國民素質打好基礎。
作者:王艷 單位:陽煤集團升華三公司西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