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志愿者組織在高校的發展
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自1993年12月啟動以來,到2000年12月為止,已經有8000多萬人次的青年向社會提供了超過40億小時的志愿服務,其中在校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比例在各界青年中最高,達到38.3%。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載體〔1〕。近些年來,高校志愿者活動發展迅速,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活動范圍越來越廣,青年們響應號召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展示當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風貌,加深與社會的溝通和交流。
2高校體育志愿者的服務情感
高校體育志愿者參與群眾健身活動發揮了青年積極性和創造性。滿足了青年增長知識、發揮才干、無私奉獻、奮發向上的欲望;懂得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了對國家、對民族、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體育專業志愿者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和工作能力。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使自身專業有扎根的土壤,更好使體育專業與社會需要融合。在開展體育志愿者活動時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廣大群眾,既能體現體育專業特色,又有助于提高志愿者自身的專業水平。在體育志愿者活動中,以尋求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實現書本知識與社會文化的統一,實現了自身價值,增長了才干、鍛煉了能力、提高了素質,從而激發了學習和工作的興趣,打下了立志為我國群眾健身事業的發展而奮斗的信心。
3高校體育志愿者的活動特性
高校體育志愿者屬于青年志愿者的分支,具備了青年志愿者的普遍性,同時又有其特殊性。在參與志愿服務時,經常運用體育的健身保健和娛樂休閑等特性為人民群眾服務。
3.1高校體育志愿者活動的普遍共性
3.1.1非營利性和回報社會性
志愿者活動不同于市場經濟下的營利服務活動,不以貢獻服務來獲取社會報酬。旨在強調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來為社會成員提供免費的服務,以追求情感和精神上的巨大滿足,融洽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維護公眾的利益,升華時代情感。
根據有些國家的測算,志愿者所創造的財富已占到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到14%。以美國而言,志愿者每年創造價值2259億美元的社會財富,相當于900萬全職雇員一年的產出。英國也有近一半的公民每年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志愿服務,創造數以百億計的價值〔2〕。我國的高校體育志愿者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提供的志愿服務也必然會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
3.1.2自愿性和服務性
志愿者活動的兩大顯著特點就是自愿性和服務性,以自愿性為志愿者融合在一起的情感支柱,以服務性為志愿者回歸社會和回報社會感召社會公眾的手段。志愿者活動的形成就本質上說起源于志愿者的自發的行為,在活動領域、空間和服務形式等方面受到志愿者的情感、思維和認識的支配,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志愿者的服務是自愿行為,表現在精神上的奉獻和行動上的服務,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從服務動機來看,擺脫了物質追求,以精神需求為主。志愿者通過多種服務形式,注重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的結合,付出社會勞動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最終形成社會共鳴產生社會效應。
在現代社會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感化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志愿者活動。
3.1.3自我教育性和回歸社會性
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其內涵上就具有自我引導、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鍛煉的教育功能包含其中。在志愿活動中志愿者心情愉快,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實際上就是一種最有效的自我教育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中蘊含著關愛人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無私奉獻、參與體驗的人生價值。激發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獲得精神的滿足,追求情感上的充實,形成道德品質的自我教育中的良性循環。
3.1.4群眾組織性和非政府性
志愿者活動是一種社會成員自發地群眾性的組織行為和服務行為,但所有的活動形式和服務行為都在社會公民行為準則的范圍內,受到人們的監督、社會的檢驗和政府的指導。它的服務運行機制在活動范圍、服務領域、服務形式等方面,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和活動空間。
志愿者組織是公民在不計報酬、自愿奉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自發組織起來的民間組織。在國外,它被歸為“第三部門”,“非營利性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的研究行列。在中國,則被歸為“社會中介組織”或“民間組織”的行政列〔3〕。
3.1.5高素質性和大基數性
高校體育志愿者的高素質性是由其自身的人員構成所決定的。高校的教師和學生都受到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和思想品質,同時又具備體育的專業特點和技術水平。在進行志愿活動中往往表現更強地組織紀律性、工作效率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在社會中有榜樣示范作用,更容易讓群眾接受和認可,調動全社會的責任感和公益心。
目前,在我國有體育教師上百萬,高等體育院校與中等體育學校的在校學生至少有幾十萬〔4〕,再加上高校教師學生中的體育骨干和積極分子這個數字更為巨大。因此,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一寶貴的人力資源對我國群眾體育事業將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3.2高校體育志愿者活動的專業特性
3.2.1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國外的志愿者活動已經擴展到社會福利活動之外的其他領域,如“擴展到學齡前兒童日托、老人日托、學齡前兒童課余活動、保護婦女、移民難民安置、社會義舉、民權、社會正義、文化和藝術、社區開發、衛生和醫院,如有計劃地支持殘疾人、艾滋病患者”〔5〕等。在我國,目前的志愿者活動領域基本限于文化、體育、娛樂、個人社會服務、環境保護、扶貧等”〔6〕,并且隨著志愿者活動的不斷地深入,其他志愿活動的領域正在拓展中。高校體育志愿者主要在幫困扶貧、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社區建設、無償獻血、法律援助、社會文化、社會公益服務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外,還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在體育賽事、健身休閑、康樂保健、體育游戲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