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研究性學習重探索、重參與、重育人的教學理念,與常規教學相比,它更重知識的實用性和可生成性,更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職業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幫助學生樹立能夠學好的自信,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在近幾年職高建筑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作出了初步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老師。”學習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是學好建筑專業理論知識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注意力最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識,思維也最為活躍,富有創新動機,為課堂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創新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建筑專業課程許多規則規范要求,原理工藝比較復雜、艱深,尤其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消除厭學心理,真正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生主動。如在執教建筑構造中“基礎分類、形式”時,本人設計的過程是:首先運用了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們南通國貿大廈效果圖,挺拔雄偉,在燈光映照下,光彩奪目,使同學眼球一亮,沉浸在感染贊美之中。然后,適時提問:“這個建筑物重量一定很大,什么樣的基礎才能承受呢?”學生回答:用石頭來做基礎,用磚頭來做基礎,用混凝土來做基礎等。再后,繼續提問“:如何來做?請你結合你家樓房基礎形式或你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思考,學生邊思考,教師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層磚混結構房屋基礎、常見磚基礎、混凝土條形錄像,帶領同學回顧思考?;A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能承受建筑物上部的負載嗎?然后教師從地基、基礎材料、受力特點通過多媒體動畫來展示基礎受力變形、破壞形式,從而來講明基礎形式、規則規范要求。最后再來展示我們上海國際大都市高樓大廈近二十多年變遷。通過以上的過程,學生的了解發生巨變,萌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感,達到以德激趣、以趣啟智的效果。教導同學們自覺地肩負起文明傳承和光大的職責,激勵學生在充滿智慧和神奇的建筑知識寶庫里去不斷追尋,從而啟動學生的主動激情。
二、討論互動,深度探究
“討論互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中某一中心問題,教學組織方法,參與性強,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討論在獨立鉆研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問題,師生間、生生間相互交流評價。本人在“某教學樓大梁斷裂事故分析”的教學中設計了如下程序,讓學生在討論探索中汲取知識,加深理解,獲得了深刻的印象。
1.根據現象探討并提出假設
教學樓大梁開裂的原因可從三個方面考慮:首先是結構設計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在大梁設計使用壽命內能否承受外力作用。其次,材料質量方面是否存在問題?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再次,施工工藝是否規范?
2.基本情況調查,收集資料
學生能根據現象,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自我初步推斷,并急于知道自己的推斷是否正確。我把推斷結論相同的分在一組,形成三個不同方向的調研組,分別查看相關設計圖檔、材料檢測報告、施工記錄及驗收報告,并進行結構及材料的復核。
3.集體會審,形成調查報告
各組同學帶上資料集體會審。集體討論時,同學們頓時群情激昂,議論紛紛,以事實為依據,以專業理論為基礎,共同分析,互相啟發,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根本性的問題,最終達成共識,并寫出調查報告。這一過程既能讓學生搞清大梁斷裂實質,又培養了學生嚴肅扎實的工作態度,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并使他們從中深刻領悟到:從表觀現象入手,進行調查分析,尋找問題的根源,抓住問題主流的嚴謹治學方法,并懂得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只有在討論探究中才能使所學到的知識得到升華的真諦。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方向:重過程、重發現、重探究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學理念。
三、適時點撥,突破難點
俗話說:“理不點不明,燈不撥不亮”。適時點撥是指學生在積極學習、認真思考、熱烈討論中,思維遇到了障礙和矛盾,教師迅速捕捉,采用藝術化的點撥,防止誤入歧途,及時幫助學生開拓思維,突破難點,深入下去,向更高層次進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本人在建筑制圖的教學中,研究由形體兩個投影作出第三個投影時,要求同學們首先能根據兩個投影想象出空間形體,許多同學思維模糊,因為某一局部影響他空間想象,此時及時點撥,抓住形體特征圖形分析,有些學生就忽然開朗,如還有同學困惑,進一步從任何組合形體都是由最基本形體切割、疊加而成來點撥,進行思維引導,同學們就迎刃而解。組合形體中如存在一般位置平面時,部分同學無從下手,即使做了,也不知道是非正確,教師這時應進行適時點撥:找出一般位置平面在兩個視圖中的投影,再由平面的兩個投影作出第三投影。這樣,同學們抓住問題的關鍵,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情緒高漲,展開了熱烈討論,互相點撥,完成面的第三投影就水到渠成。因此,適時點拔,能使學生的求知欲再度被點燃,信心百倍,增添了更進一步的勇氣,個體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激發鼓勵,促其成功
激發鼓勵從教育心理學來說,是激發人的動機,誘發人的行為,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過程,也是我們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在思維活動中表現出的創新性見解和設想,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不斷探索研究,去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如本人在房屋建筑學教學中,要求學生自行在長為3.5米、寬為2.5米衛生間,設計衛生潔具平面布置圖。要求平面設計功能適用、科學合理。同學們掌握了一定的設計原理和技能,情緒高漲,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首先,調研目前現有衛生潔具規格大小、性能特點,并思考如何揚長避短,根據使用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形成各自最佳方案,繪制出標準的布置圖。經過各自反復權衡,對比分析,同學們對自己的成果充滿自信和成功的樂趣。在集體研討方案的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允許犯一些合理性錯誤,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有效地挖掘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